視覺障礙

視覺障礙

22 条评论:

David168 说...

視覺障礙
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眼球、視覺神經、視覺徑路、大腦視覺中心)之構造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治療仍對外界事物無法(或甚難)作視覺之辨識而言。


等級 障礙程度 備註

重度
兩眼視力優眼在○.○一(不含)以下者。
身心障礙之核定標準,視力以矯正視力為準,經治療而無法恢復者。
 
中度
兩眼視力優眼在○.一(不含)以下者。
優眼自動視野計中心二十四度程式檢查,平均缺損大於四○DB(不含)者。
單眼全盲(無光覺)而另眼視力○‧二以下(不含)者。
 
輕度
兩眼視力優眼在○.一至○.二者
兩眼視野各為二○度以內者。
優眼自動視野計中心二十四度程式檢查,平均缺損大於二十五DB(不含)者。
單眼全盲(無光覺)而另眼視力在○‧二(含)至○‧四(不含)者。
,或兩眼視野各為二○度以內者。

David168 说...

生物電子眼 盲友黑暗之光
〔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法新社雪梨3日電〕
9/4/2006 6:47:20 AM

開發「生物電子眼」(bionic eye )的澳洲研究人員指出,初步測試顯示,生物眼能有限度的刺激因罕見基因缺陷而眼盲者的視力。雪梨威爾斯王子醫院的生物電子眼基金會專家柯羅尼歐說︰「研發的目標是讓導盲犬回去當寵物。」
概念與人工電子耳如出一轍

該基金會科學家對這項裝置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這項裝置所應用的技術,與現今應用在人工電子耳的如出一轍。柯羅尼歐指出,試驗包括在眼球表面安裝小型電極,然後利用電流刺激視網膜,視網膜是位於眼球後面、一層薄薄的光感細胞。

電極刺激視網膜發送訊息至視神經,然後再將訊息傳達到大腦的視覺區。他表示,雖然不能提供全然視力,但有朝1日希冀能提供盲人足夠的「功能性視覺」,讓他們在房間內行走不會跌跌撞撞。他說︰「使用者可以看到呈現出物體輪廓的閃光。」

雖然目前的成效極度有限,但研究專家喬賀瑞表示,這足以讓他經年置身黑暗的女病患,在看到一個亮點時泛出淚水,他說︰「這融合了興奮、驚訝與震驚,他們看到之前未曾見過的事物,確實令人頗感驚慌」。

裝在眼球表面 利用電流刺激視網膜

柯羅尼歐指出,對患者而言,生物電子眼原型的風險性低,因為它裝在眼球表面,而無需進行侵入性手術。他說,對飽受諸如視網膜色素變性之苦的人來說,這項研發令人振奮;該病變是因無可逆轉的基因條件,致使視網膜細胞逐漸死去,但視神經仍然良好。

研究人員也研發直接將電極植入大腦視覺區的第二類生物電子眼,這意謂著視神經毀壞的患者也能受惠。

David168 说...

改良式電子眼 開拓低視能新視野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1/26/2005 3:03:22 AM

三總利用美軍夜視鏡,改良為電子眼,協助視力低於零點一低視能患者,也能輕鬆看電視。
 三軍總醫院利用一種原本是美軍用來作為夜視鏡的改良式電子眼,成功讓本來戴上眼鏡也無法看電視,矯正後視力仍然低於零點一的「低視能」病患,重新開拓「新視野」﹗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台灣目前有超過四萬人因視力問題領取殘障手冊,這些患者當中,有部分仍殘存有微弱的視覺功能﹔但因傳統光學眼鏡無法有效提升視力,病患除了日常生活難免受限外,連看電視的娛樂也被剝奪。

 呂大文指出,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及白內障是造成國人低視能的主因。以往對這些疾病的治療都是以藥物或是手術為主,但對於某些視覺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來說,眼科醫師常感束手無策。

 而「改良式電子眼」,根據三總先前對四十五名視力低於零點一的病患進行評估,顯示患者使用這種改良式電子眼之後,患者平均視力可增加三行(零點三)以上﹔一些原本非常差者,平均可增加四行以上的視力。

 呂大文解釋,這種結合光學及電子學的產物,就像是一台具有望遠功能的變焦相機,過去原本是美軍為了方便作戰所開發的夜視鏡。近年進一步商品化,成為低視能者的新視覺輔具。患者只要像配戴眼罩一樣將它藉由綁帶固定在眼前,看出去視野內的東西就會變近、變大。

 包括因為黃斑部病變造成精細視覺的損失,或是青光眼造成視神經受損而喪失部分視覺功能。一般來說,只要患者視力能到零點零五,就可以藉由這種新科技來提高視力。

 不過,該儀器由於重達一點三公斤,再加上使用時視野受限,並不適合整天配戴,主要用於幫助低視能患者看電視、看電影或是近距離工作閱讀等。換句話說,電子眼並不能讓患者完全揮別視力障礙帶來的困擾。估計目前另有殘障手冊的四萬人中,約有一半可借助這項儀器,恢復部分生活功能。

 不過,估計該產品未來正式上市,一副電子眼大約要價新台幣十一到十二萬,扣除了殘障輔具補助四萬元,病患大約還得自掏腰包八萬元!

 近年醫療科技發達,除了電子眼之外,國外也已經有「植入式晶片」正在試驗當中。

David168 说...

失明的基因療法
賓州大學醫學中心

科學家利用基因療法讓患上相當於人類一種罕見失明的盲犬重見光明。這種方法可能可以用於治療幼兒的「萊柏氏先天黑內障」。

「萊柏氏先天黑內障」是由於幫助視網膜製造感光色素的細胞出了缺陷。因為這有時是單一基因RPE65出了問題,研究人員決定把有效的基因放回體內。在初步的實驗中,基因療法停止了老鼠的視覺退化。為了測試該方法能成功地應用在更接近人類眼睛的動物,賓州大學醫學中心的Jean Bennett在患有「萊柏氏先天黑內障」的狗身上開始實驗。

Bennett和他在康乃爾大學及佛羅里達大學的同仁把有效的基因轉移至無法在動物複製的腺病毒內。利用眼科手術的方法,他們把小量病毒直接送到不建全之處。當失明的小狗在注射三個月後做測試時,牠們幾乎有正常的視覺。雖然牠們的神經測試表現並沒有正常的狗好,但牠們能夠在障礙物中行走無誤。在治療九個月後,牠們仍能夠在視覺工作中表現正常,這說明該結果是可以持
續的。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視覺科學家John Flannery說,該實驗意味著「萊柏氏先天黑內障」的實際治療在數十年的研究後終於浮出檯面。他預測該方法將在接下來幾年發展到人類實驗,讓醫生快速地發展出治療其他遺傳性失明的療法。

David168 说...

高科技鞋子 幫盲人看得見路
2006-10-21 05:08/

編譯錢基蓮/法新社香港電

導盲犬可能快要失業了!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出一種高科技的眼鏡和鞋子,可以幫助盲人在有坑洞和障礙物的地面上行走。

研究員說,這種眼鏡和鞋子有內建式電腦,以回聲定位的原理,藉由發射出的超音波被彈回,偵測出近距離的物體,然後鞋子便發出振動式的警告訊號,且振動的強度可能會隨著距離的接近而加強。

此外,這種鞋子可以全球定位系統告訴穿鞋者所在位置、以及他該往哪個方向走。理大創新產品與科技研究所所長梁煥方說:「這種鞋可偵測出五公分垂直距離內的台階、路上的坑洞及障礙物。」

不過,有些盲人對這項新發明持保留態度。一名盲人便表示:「香港的道路到處都是坑坑洞洞,要是我穿上這種鞋子走路,豈非整天都要抖個不停。」

David168 说...

口腔細胞重建眼角膜 失明變光明

(林進修)

2006-06-11
嘴巴和眼睛近在咫尺,卻是兩個不相關的器官,但醫學界近來硬是把兩者湊在一起,拿口腔黏膜幹細胞來重建眼角膜,讓視力幾乎全失的患者重見光明。
這種「以口補眼」的先進技術,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系研究科教授西田幸二(Kohji Nishida)是箇中高手,其研究成果早在2004年9月已登上第一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西田幸二最近應邀赴台參加長庚醫院30周年院慶暨眼科國際研討會,分享了他為嘴巴和眼睛搭上線的經驗。他強調,雖然異體眼角膜移植可解決大部分嚴重視力障礙,但免疫排斥問題一直揮之不去,對史蒂芬症候群、眼淚天皰疹及化學灼傷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由於異體眼角膜移植有其限制,西田幸二把腦筋動到口腔黏膜上,他先取下患者自己的口腔黏膜,放進已植入3T3纖維母細胞的培養皿中,在攝氏37度下培養;接下來,他將溫度下降到攝氏25度左右,再把培養完成的口腔黏膜幹細胞分離出來。

施術時,他先把患者已混濁的上層眼角膜切除,再把這些體外培養的口腔黏膜幹細胞「貼」在眼角膜上,讓眼角膜變得更加透澈,改善視力。近年來,他為幾名罹患史蒂芬症候群、眼淚天皰疹的患者施術,觀察近一年發現,他們的視力均獲得明顯改善。

前台灣長庚醫院眼科部主任蔡瑞芳表示,西田幸二其實並不是第一個研究以口腔黏膜幹細胞修補眼角膜的人,日本京都大學、京都府立大學及慶應大學近5、6年來都投入相關研究,只是西田幸二採用的降溫分離技術突出,才會後發先至。

蔡瑞芳強調,不管怎麼培養,口腔黏膜幹細胞還是口腔細胞,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眼角膜,但它的清澈及透明度,足以讓眼角膜看得更清楚;此外,取用自體的口腔黏膜,沒有排斥問題,也讓手術成功率得以提升。

不過,他擔心,這些體外培養的口腔黏膜幹細胞,並沒有幹細胞生存所必需的顯微環境,也就是所謂的「基質」(Niche),移植到眼角膜上能撐多久,仍有疑問;目前西田幸二的病例只追蹤觀察約一年,稍嫌不足,至少應觀察3、5年以上。

此外,培養幹細胞所用的3T3纖維母細胞,取自老鼠,會不會誘發異體感染?也尚待觀察。但蔡瑞芳承認,利用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來進行眼角膜移植,對面臨眼盲命運、又無他法可想的患者,未嘗不是種「無魚蝦也好」的選擇。

David168 说...

移植感光細胞 盲人可望見光明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2006/11/10 聯合報



華盛頓郵報八日報導,美英科學家移植感光細胞(photoreceptors)成功恢復盲鼠的視力,此重大醫學突破為重建盲人視力帶來希望。

接受移植手術的盲鼠眼睛中的感光細胞受損,人體老化過程中,眼睛中的感光細胞受損會造成失明和其他眼疾。

此一手術未使用幹細胞,因為幹細胞可能形成任何細胞,科學家移植的是快要長成感光細胞的新細胞。

倫敦摩爾翡眼科翱麥克拉倫醫生說:「這是人類首次成功移植感光細胞。」科學家認為人類視網膜細胞移植手術可能在十年內發展成功,為盲人恢復視力。

感光細胞在眼睛的底部,它們對光線敏感,人類視力關鍵就在健康的感光細胞。失明就是因為感光細胞受損。過去科學家企圖藉移植幹細胞恢復視力,但幹細胞移植實驗不成功,因為幹細胞未能長成感光細胞。科學家認為,成熟的視網膜細胞一旦受損無法自行恢復健康。

David168 说...

斯庫拉契夫離子
tvbs (2006-11-15 18:42)

  莫斯科州立大學一名科學家,最近就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斯庫拉契夫離子」,科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一種抗氧化劑,這種抗氧化劑,可以進入人體細胞的線性體,阻止DNA受損,讓人類可以對抗衰老延長壽命,科學家大膽的說,有了這種技術,人類不但有可能活到800歲,而且還能在600歲的時候生小孩,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
  不過研究小組已經進行動物實驗,在全盲的馬、小狗與貓的眼部,注入「斯庫拉契夫離子」眼藥水,結果竟然讓其中大多數動物,恢復視力

David168 说...

植入纳米光开关恢复视力

2006年11月06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
目前使用光来控制纳米级的生物分子和蛋白质。
他们认为这能够帮助开发治疗眼疾的新方法,
比如说致盲的最大原因是视网膜上光探测器的丢失。
他们预想在视网膜的神经细胞上加入纳米光开关,
能够恢复由于黄斑变性导致眼盲患者的感光度。
但是这项技术离真正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David168 说...

日美英共同開發以「細胞移植」恢復視力
(2006/11/9)


  日美英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將在視網膜深處用來感光的視細胞的前身細胞移植到因視網膜病變而導致失明的老鼠身上,並成功地恢復了視力,確認了可以用此方法做為恢復視力的一種手段。

  研究團隊是以視細胞及其前身細胞會分泌的特殊蛋白質為記號,然後開發出可取出在網膜內所有各階段的細胞的技術,並從剛出生老鼠眼中取得這些細胞再移植到其他老鼠的網膜上。

  結果發現視細胞及其根本的細胞雖然都死掉了,但是生成視細胞前的前身細胞卻成功地附著在網膜上。然後將此前身細胞移植到因視網膜病變而造成失明的老鼠身上,1個月後觀察其瞳孔感光的反應,發現視力確實恢復了。除此之外,也確認了將視細胞的反應以電氣訊號傳達到神經細胞的組織也成功生成。

  將來因為網膜色素變性症等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喪失的患者們,或許就能用這手法來治療並恢復視力

David168 说...

英科學家利用新技術恢復盲鼠視力

2006-11-08
英國科學家利用細胞移植技術,成功讓失明的老鼠恢復視力。
  這些實驗老鼠經過基因改造,先讓牠們逐漸喪失視力,模仿患有眼疾的人類失明的過程。科學家將尚未成熟的視網膜幹細胞移植到盲鼠的眼睛,結果發現,盲鼠的視神經再次傳送訊息,回復視力。

  專家相信,如果能將這種技術轉移到人類身上,可望治癒因老年黃斑病變或糖尿病而失明的人士。

David168 说...

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的微型攝像機
2005-03-06 15:36:32 周道其

比利時一組醫生研製成一種電子裝置,能恢復患各種視網膜和晶狀體疾病患者的視力。安裝在眼鏡中的微型攝像機將圖像傳送給植入的晶片,晶片與患者的視神經相連。勒芬天主教大學研究人員研製的新儀器成功地在兩名志願者身上通過了試驗。

  類似的工藝早已用來建立所謂的旋進植入物——“人造耳”,“人造耳”已被歐洲醫生連續應用了5年。研製者設想,在不遠的將來植入“人造耳”和“人造眼”的手術費用將會大致相同——2萬美元左右,歐洲許多醫院都能做這樣的手術。

  比利時科學家表示,同時有15組研究人員在從事新型電子裝置的研製工作,許多研究成果與德國和法國同行的努力分不開。

David168 说...

神奇義眼球!

 仿生眼球裝置 盲人可望恢復視力
2003/06/12 11:08



 記者郁嬿如/編譯

視障的朋友有福了。科學家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種最新的裝置,仿照人類眼球視網膜功能的原理,在裡頭裝置一個矽晶片,晶片就能接收到無線訊號,傳送並刺激到人體神經,如此一來,盲人就能夠看到東西了。

七十六歲的邱區老先生,視力消失了大半輩子,不過他還是喜歡到戶外四處走走,寄信這等小事兒也是自己打理,哈洛德邱區說﹕「如果我撞到東西,反正就是走錯邊了,無論是左邊又是右邊,就是錯了邊。」

沒有了視力,無論人再怎麼開朗,生活總是有許多不方便。目前美國的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種最新的仿眼球裝置,科學家在裡頭裝了一片矽晶片,仿生眼球裝置研發領導人馬克胡馬陽表示﹕「它會攝錄影像,轉換成某種刺激形態,然後傳輸到眼球上的神經。」

這種矽晶片,就是會透過微電纜,傳送訊息到人類眼睛視網膜上頭的神經節,而這個仿生眼球裝置,運作功能就跟照相機一樣。盲人在裝上這個仿生眼球裝置之後,可以恢復大部分的視力。不過這項新發明,目前還在準備進行人體試驗階段,成功之後,才會開始量產。

David168 说...

弱視有救了?視力0.2到0.7的人可試 不過有點貴!
2006-12-31 13:37/記者陳園淳、劉秉家、梁家銘/台北報導



台灣每五十個小孩就有一個是弱視,不過弱視的孩童現在可不是無藥可救。因為國內引進一套新的電腦軟體,可以有效刺激視覺神經。醫師表示,視力在0.2和0.7之間的患者,治療3到6個月之後,視力都能改善2到3倍,而且這套系統9歲到55歲的患者都適用。

看不清楚的弱視患者,終於可以不再雙眼茫茫了。因為醫師發現螢幕上的這些圖案,能夠刺激視覺神經。最新的研究發現,弱視的孩童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因為視網膜和視神經發育不良,即使配戴眼鏡的弱視患者也無法看得清楚。這套利用電腦軟體的訓練方法,從9歲到55歲的弱視患者都適用。

醫師說,半年以內就能有效改善視力。連一百五十度以內的輕度近視,也能有效改善。

呂主任還說,只是新的治療方法健保沒有給付。恢復視力的代價,40次下來就要3萬8千元。

不過,如果視力已經差到0.1以下,又已經超過8歲,也就是錯過治療弱視的黃金時期,這套軟體恐怕就真的幫不上忙。

David168 说...

人工培養角膜 移植免縫針
   移植眼角膜可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不過移植手術需要縫合,身體也可能排斥,而且必須有人捐贈角膜。
  最近研發一種新法,只要將少許角膜細胞置於培養皿內,就能培養出完整的眼角膜,撕下來後,直接置於眼睛上,一針也不必縫,新的角膜會自行黏合。
  這種手術還需做人體測試,估計要核可供醫療之用,至少還要數年。如獲核准,將有助眾多病人恢復光明。
  利用組織生物工程,日後或可不再需要移植人類器官。培養移植的細胞,例如培養移植的皮膚片已行之有年。科學界最近在培養大量眼角膜和其他組織方面都有進步。
  在培養皿中培養角膜很難,因為撕下角膜時要用到一種,往往會破壞角膜植入後在眼球固定所需的黏合蛋白質。最近的研究技術,利用熱感應聚合物解決了這一問題,若先在培養皿上鋪一層聚合物,再置入細胞培養,高溫時,角膜會黏在培養皿上,降到室溫時,角膜就可輕易撕開,不會傷及黏合的蛋白質。
  這種方法能讓一人捐贈的少許細胞,培養出供數名病人使用的角膜,也可讓病人用自身的角膜培養,減少排斥的可能。
  研究中用角膜緣的幹細胞培養,數量只有報紙一個鉛字大小,置於甜甜圈狀的薄膜上,長到1.5公分後取出,撕開薄膜,置於病人眼球上,10分鐘內就可黏合。黏合蛋白質就可發揮生物膠的功能。
  

David168 说...

2005 / 05 / 18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研製裝有感應器、外貌如太陽眼鏡的「電子蝙蝠耳」,重達約七百克,利用蝙蝠發出超聲波,以物件反彈的回聲辨認位置的原理,幫助失明人士透過聽覺辨別障礙物。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副教授賀菊芳表示,失明人士聽覺較常人敏感,利用聽力可取代視力,幫助盲人如常人般生活。新發明蝙蝠耳外形如太陽眼鏡,裝置三個感應器和接收器及耳筒,重量約七百克,呈現頗重現象,每次只能戴幾個小時,便需脫下休息。

當使用者前面有障礙物時,蝙蝠耳便發出嗶嗶聲﹔若前面的障礙物如牆壁及木門,發出的聲量會較大﹔若人類或生物站在面前,聲音則較溫和。

賀菊芳表示,蝙蝠耳成本在一千港元以下,大量開發成本可降低,他們已將四十副蝙蝠耳捐給盲人機構供失明人士試用。

試用的失明人士汪明欣指出,失明人士容易撞到障礙物跌倒,但試帶該蝙蝠耳後,就如蝙蝠一樣,可靠聲響判別前路,對生活的幫助極大。

David168 说...

以口補眼

【2006/06/04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嘴巴和眼睛近在咫尺,卻是兩個不相關的器官,但醫學界近來硬是把兩者湊在一起,拿口腔黏膜幹細胞來重建眼角膜,讓視力幾乎全失的患者重見光明。

這種「以口補眼」的先進技術,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系研究科教授西田幸二(Kohji Nishida)是箇中高手,其研究成果早在2004年9月已登上第一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西田幸二最近應邀來台,參加長庚醫院30周年院慶暨眼科國際研討會,分享了他為嘴巴和眼睛搭上線的經驗。他強調,雖然異體眼角膜移植可解決大部分嚴重視力障礙,但免疫排斥問題一直揮之不去,對史蒂芬症候群、眼淚天皰疹及化學灼傷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由於異體眼角膜移植有其限制,西田幸二把腦筋動到口腔黏膜上,他先取下患者自己的口腔黏膜,放進已植入3T3纖維母細胞的培養皿中,在攝氏37度下培養;接下來,他將溫度下降到攝氏25度左右,再把培養完成的口腔黏膜幹細胞分離出來。

施術時,他先把患者已混濁的上層眼角膜切除,再把這些體外培養的口腔黏膜幹細胞「貼」在眼角膜上,讓眼角膜變得更加透澈,改善視力。近年來,他為幾名罹患史蒂芬症候群、眼淚天皰疹的患者施術,觀察近一年發現,他們的視力均獲得明顯改善。

前長庚醫院眼科部主任蔡瑞芳表示,西田幸二其實並不是第一個研究以口腔黏膜幹細胞修補眼角膜的人,日本京都大學、京都府立大學及慶應大學近5、6年來都投入相關研究,只是西田幸二採用的降溫分離技術突出,才會後發先至。

蔡瑞芳強調,不管怎麼培養,口腔黏膜幹細胞還是口腔細胞,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眼角膜,但它的清澈及透明度,足以讓眼角膜看得更清楚;此外,取用自體的口腔黏膜,沒有排斥問題,也讓手術成功率得以提升。

不過,他擔心,這些體外培養的口腔黏膜幹細胞,並沒有幹細胞生存所必需的顯微環境,也就是所謂的「基質」(Niche),移植到眼角膜上能撐多久,仍有疑問;目前西田幸二的病例只追蹤觀察約一年,稍嫌不足,至少應觀察3、5年以上。

此外,培養幹細胞所用的3T3纖維母細胞,取自老鼠,會不會誘發異體感染?

也尚待觀察。但蔡瑞芳承認,利用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來進行眼角膜移植,對面臨眼盲命運、又無他法可想的患者,未嘗不是種「無魚蝦也好」的選擇。

David168 说...

老年黃斑部
劉寬鎔(台安醫院視網膜科主任)

老年黃斑部變性初期對視力影響很小,通常不需治療,但須定期檢查,少部分患者到後期會影響視力,因此早期診治非常重要,因為目前只能控制及減慢惡化的速度,視力復原的機會極小。

詳細的眼底檢查、血管攝影檢查及其他掃描檢查,醫師會依新生血管病灶的種類、位置、大小及病患臨床症狀,決定治療的方式。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

(1)經瞳熱療法:可治療某些特殊病灶,健保有給付,但需多次治療,效果緩慢,頂多能夠控制病情,對周圍正常組織可能有熱灼的作用。

(2)光動力療法:對周圍組織較無傷害,較能維持對比敏感度且效果較快,但僅對部分較小病灶有控制的效果,且需要多次的治療,療程二至三年,且費用昂貴,健保尚不給付。

(3)綜合療法:光動力療法同時施以眼部類固醇注射,可改善預後並減少重複治療的次數;但少數病人可能有眼壓升高的副作用,白內障也會進行較快。此外,眼內注射也有極少眼內炎與視網膜剝離發生的可能性。

(4)抗血管生長因子療法:治療方法較簡單,約每隔六週眼內注射一次藥物,效果與光動力療法相當,但不像光動力療法僅對部分病灶有效,只是一種控制療法;近期內將引進台灣。

(5)血管抑制性類固醇:每四到六個月在眼球後部注射抑制新生血管的類固醇,臨床效果也與光動力療法相當,去年底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新藥上市申請,即將嘉惠病患。

(6)手術療法:少部分臨床狀況可使用手術療法,包括玻璃體出血及網膜下大量出血。另外,網膜黃斑部位移法也嘉惠部分病患,但是手術風險較大須謹慎評估。

未來,或許各種新藥或雷射療法的交互使用,或可提升療效。至於預防方面,要在年輕時就多吃綠色蔬菜與魚類等食物,老來即可預防黃斑變性。

David168 说...

黃斑部病變用藥配合光動力療法對抗



  【記者陳章維/台北報導】黃斑部病變是銀髮族視力殺手,不少老人家因它失明;台北榮民總醫院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對抗這個疾病。陳世真醫師指出,藥物配合光動力療法,加上積極配合治療的態度,銀髮族一樣可以對抗黃斑部病變。

  台北榮民總醫院視網膜專科醫師陳世真舉例指出,一位七十歲的楊老先生於二年前發覺看東西變得模糊,原以為是老花眼鏡度數不夠,經驗光後,發現度數沒有加深,但視力仍日漸模糊。

  當時的眼科醫師只對楊老先生說,視力退化是自然老化的現象,要楊老先生接受事實;強調視力對一個人太重要,就算標會也一定要治好眼睛的楊老先生,鍥而不捨在家人安排下赴美檢查,才證實罹患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一年前楊老見生返台後,在陳世真醫師建議下,使用光動力療法,因為擔心療法太新,楊老先生猶豫了七個月,只是視力實在衰退太快,這才決定接受治療。

  陳世真指出,現在,楊老先生的右眼視力維持在零點一,不再衰退。楊老先生說,若早點發現是黃斑部病變加以治療,應能保住左眼的視力。

  陳世真醫師表示,楊先生在兩年前因視力明顯退化就醫時,沒有採取積極的治療,而在證實患病後,也擔誤治療的先機,一個人失明絕對是一個家庭的負擔,國人應更提高警覺。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立仁另表示,曾經有位五十歲的案例,原本視力常年維持在一點零,半年前突然出現視野中心亮度變暗的黃斑部病變症狀,且視力直落至零點四。

  因該病例曾在醫院服務過,馬上警覺到應即刻就診,第一時間即就醫。陳立仁醫師表示,去年九月該病患接受光動力療法後,目前視力已恢復到一點零。醫師表示年紀較輕的患者,只要能在疾病的早期就發現並積極的進行治療,都有保住視力,甚至恢復原有視力八、九成的機會。

   另陳世真醫師也提醒,民眾平常應避免日照對眼睛的傷害及多休息外,適時的補充維生素A、C、E和抗氧化物,攝取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質素的食物,都可以預防視網膜黃斑部的退化。再者,瞭解黃斑部病變的症狀,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陳立仁醫師指出,目前光動力療法,健保並沒有給付,要做長期的追蹤治療,病人的負擔很重。台灣諾華藥廠提出台灣病患支付協助計畫,二年內,在完整的最多八次治療手術中,病人只需自費兩次,其餘最多六次由台灣諾華支付,以減輕病人的負擔。 

David168 说...

光動力療法(PDT)~黃斑部病變的新療法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林 先生今年六十歲,去年十月突然開始左眼視力模糊,中間有陰影擋住視線,只能用眼角餘光去看,經檢查後發現黃斑部出血,治療後血塊消失了,但視力仍無法恢復。今年二月在本院眼科檢查,視力僅剩下萬國視力表零點零二,經螢光眼底攝影檢查確定他罹患了左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且合併有脈絡膜新生血管,於是,林先生於今年三月與七月間於本院接受兩次光動力療法,目前左眼視力已恢復到零點一,且自覺中間遮住視線的陰影變淡了,他對治療結果表示滿意,目前仍在門診追蹤治療中。

何謂黃斑部病變?
?斑部是正對著瞳孔的視網膜構造,也是眼睛看東西最中間、最清楚的部分,所以一旦出現病變,就會出現中間看不清楚,只能用旁邊餘光去看的症狀,視力也會大幅度地減退。產生黃斑部病變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有兩種﹕一種稱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顧名思義此病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它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又可分成濕性與乾性兩類型,乾性比較常見,對視力的影響也比較輕微,病情發展緩慢,然而,一旦惡化會轉為濕性﹔而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由於會有不正常的脈絡膜新生血管出現在黃斑部,有時還會伴隨液體或血液從新生血管內滲透出來,視力常會迅速惡化。據估計,台灣地區每年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一點二,對老年人的視力造成重大的影響。

另一種產生黃斑部病變的常見原因則是病理性近視,好發於三、四十歲的年輕人,這些患者由於高度近視,在黃斑部也會長出脈絡膜新生血管,伴隨水腫或出血而使視力嚴重減退。

據估計,在台灣病理性近視引起之黃斑部中心脈絡膜新生血管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所以高度近視的患者要特別小心。

黃斑部病變產生之脈絡膜新生血管要如何診斷與治療?
早期的黃斑部病變不一定有症狀,故較難察覺,然而一旦有下列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儘快找眼科醫師檢查。這些症狀包括﹕

一、視力變得模糊。
二、影像變形或線條扭曲。
三、影像中間變暗或甚至出現空缺。

經醫師檢查後,若發現的確患有黃斑部病變,則會安排患者接受螢光血管攝影檢查,看黃斑部是否出現不正常的脈絡膜新生血管。

在治療方面,脈絡膜新生血管是一種不正常、脆弱的新生血管,一旦形成,很難自行消失,且容易造成出血或組織液滲漏,導致患者中心視力減退。以前只有傳統的雷射光凝固療法可用來破壞這些不正常的新生血管,但做此種雷射治療也會對黃斑部的視網膜感光細胞造成破壞,結果,患者的脈絡膜新生血管治好了,但患者的視力也喪失了,故不常使用。

今年起,成大醫院眼科部引進新的治療方式,稱為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此種治療包括兩部分﹕首先從靜脈注射一種會受光活化的藥物(Visudyne) ,此種藥物會選擇性的聚積在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內,接著,再用雷射光照射黃斑部出現新生血管的區域,此時雷射光會活化聚積在新生血管內的藥物(Visudyne)而產生毒性,使脈絡膜新生血管閉合、萎縮,以避免黃斑部繼續受到新生血管的破壞,而又不會影響黃斑部中央的感光細胞,因此,可以減緩視力的減退。不過,此項治療所需的藥物Visudyne目前健保不給付,故患者必須自費購買此種藥物來治療。

治療後仍必須定期於眼科門診追蹤,三個月後需進行另一次螢光血管攝影檢查,以確定脈絡膜新生血管是否消失。若僅變小而尚未完全消失,則可再次進行光動力療法以期使新生血管完全消失,減少將來再出血的機會。

根據國外研究資料顯示﹕

第一年平均治療次數為3.4次,

第二年約為2.2次,

第三年則平均一次。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上述的症狀或已被診斷罹患黃斑部病變合併脈絡膜新生血管,請來成大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作者/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許聖民〉

David168 说...

黃斑部病變失明殺手

醫師籲避免日照、

適時補充維生素A、C、E預防 94-01-23




記者(台灣日報)

   (記者陳玫君∮台北報導)

多位醫師昨日指出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是導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一項調查卻顯示,只有一成的民眾知道這個影響性,因此,在臨床案例上,有不少患者是因為延誤治療而失明的,醫師提醒:


前黃斑部病變好發率為1%,近視600度以上族群,是病變高危險群,民眾若有看東西時會視力模糊、對比鮮明度降低、視物變形的問題時,就要注意了。

 眼科權威k振興醫院院長劉榮宏指出,台灣地區主要眼部疾病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黃斑部病變,但前兩項疾病的知名度高,民眾多能在初期即自行發現,並主動就醫,但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相當陌生,就診率相對低,多數民眾因延誤就診時機,造成不可回復的視力損害。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立仁解釋,黃斑部是眼球後部,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小塊區域,有著最敏銳的錐狀細胞,主宰了90%的視力,因此,黃斑部發生病變,視力立即就會受到影響,看東西時會出現視力模糊、對比鮮明度降低、中心盲點或視物變形的情況,

目前台灣黃斑部病變的1%,35歲左右,近視600度以上族群,是病變高危險群。

 台北榮總醫師陳世真提醒民眾預防之道,包括:平常應避免日照對眼睛的傷害、不要讓眼睛過於疲累、適時補充維生素A、C、E和抗氧化物,以及攝取富含葉黃素、玉米黃質的食物,此外,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

David168 说...

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是視網膜中負責中央視覺的部分,當其功能惡化,就會造成中央視覺模糊,或在視野中央出現盲點,形成老年性黃斑部退化。它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50歲以上老年人視覺嚴重損害的首要原因。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第一個徵兆,是當從事近距離視力工作時,需要更多光線,難以辨識細小的文字及交通標誌。最後當注視某個物體時,平滑的直線會變得扭曲歪斜;被灰色或空白的點遮蓋視野的中央部分。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造成單眼或雙眼嚴重的視覺損失。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影響的是中央視覺而非周邊視覺,所以不會造成完全失明。儘管如此,中央視覺對閱讀、駕駛、識人和細緻工作極為重要,因此喪失中央視覺仍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多數情況下,老年性黃斑部退化造成的傷害無法回復,但早期發現仍有助於減低視覺損失程度。

*預防
種族、基因和老化都是黃斑部退化的危險因子。但初步的證據顯示,下列措施可以預防或延遲黃斑部退化。最好能在黃斑部退化發生和視力減退前,就採取這些措施。

˙研究顯示,罹患末期黃斑部退化的高危險群可在飲食中添加抗氧化劑、鋅和銅,以降低罹患率。抗氧化劑可以預防視網膜這類組織受到氧化傷害。富含維生素A、C和E的食物中有豐富的抗氧化劑。飲食若能保持低脂、均衡,並且每天食用5份以上的蔬果,也能有效預防。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另外兩種抗氧化劑。
蛋黃、玉米和菠菜中富含這些營養素。初步研究顯示,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以保護視網膜。

˙戴上太陽眼鏡,阻絕有害的紫外線。橘、黃或琥珀色的鏡片可以濾掉可能傷害視網膜的紫外線和藍光。
˙戒菸。抽菸者罹患黃斑部退化的機會比非抽菸者高2~3倍,必要時可尋求醫師協助。

˙妥善治療其他疾病。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務必定時服藥,遵照醫師指示控制病情。若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會促成黃斑部退化。
˙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早期發現黃斑部退化可以減少視覺嚴重受損的機會。50歲以上的人,請每2~5年接受一次檢查。若有黃斑部退化家族史,則應每年接受一次以上眼科檢查。

˙自行定期檢查視力。若患有早期黃斑部退化,醫師會建議自行在家中以阿姆斯勒方格表監測視覺,以儘早發現視覺中的微細變化。

如果因黃斑部退化而喪失部分視覺,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利用低視力輔具,或是將你轉介給低視力專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服務和復健計劃可以幫助你適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