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學僧、日本密宗祖師~空海法師 (七七四|八三五)日本真言宗開祖。讚岐(香川縣)人,俗姓佐伯直。十五歲至京都研習儒學,後入大學明經科,逐漸接觸佛教,得《求聞持法》一部,乃跋涉各地高山大川,求寂靜無人之境,勤修苦行。延曆十二年(七九三)入佛門,師事和泉槙尾山寺之勤操,法名教海,後改為如空,研究三論及大小乘教義。十四年,在東大寺戒壇院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十五年,曾於夢中感得大日經,然未能解悟。後於久米道場東塔下發現《大日經》,由於對其中的梵字真言及印契等,不甚了解,遂於延曆二十三年來唐,在福州長溪縣登岸,北上歷訪長安諸大德,而於青龍寺之惠果阿闍梨處承續密宗之嫡傳,受傳法阿闍梨位灌頂,密號「遍照金剛」,成為最早受習真言教學之日本人。 日本大同元年(八0六)攜帶內典、外典等數百部書冊歸返本國。翌年,在京都久米寺講授大日經,三年,敕許弘通真言宗。四年,入宮論說即身成佛之義,挫敗華嚴宗之道雄、天台宗之圓澄等諸碩德。弘仁元年(八一0),在於高雄山寺,補任東大寺別當之職。三年,修金剛界灌頂,授與最澄、和氣真綱等人,未久,再修胎藏界灌頂,授與最澄、賢榮等人,為日本兩部灌頂之嚆矢。弘仁七年,敕賜高野山之地以建寺宇。九年,賜師「傳燈大法師」之號,任內供奉十禪師之職。十年,寺院落成,號金剛峰寺。十四年,受賜東寺,與高野山同為永久之密教道場。東寺之堂舍結構、佛像造形、年中行事、僧眾威儀等,悉倣唐朝青龍寺之風貌。 天長五年(八二八),創建綜藝種智院,教授道俗弟子諸學,普及庶民教育,確立密宗教學。該院亦為日本最早之私立學校。 承和元年(八三四),得仁明天皇的敕許,仿唐朝設內道場作法,而於宮中設真言院,創辦「後七日御修法」。承和二年,於高野山入寂,世壽六十二,被尊為日本真言宗高祖,諡號「弘法大師」,時人則多稱「高野大師」。師之著作極豐,教義方面有《即身成佛義》、《祕藏寶鑰》、《十住心論》、《辨顯密二教論》、《性靈集》等,另有《大悉曇章》與《篆隸萬象名義》(辭典)等。關於文學方面有《文鏡祕府論》、《文筆眼心鈔》、《高野雜筆集》等。此外,師又長於書法,墨寶有《風信帖》、《灌頂歷名》、《七祖贊》、《三十帖冊子》等。亦曾指導密宗美術,對社會教化之功可謂既廣且深。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发表评论
1 条评论:
唐朝學僧、日本密宗祖師~空海法師
(七七四|八三五)日本真言宗開祖。讚岐(香川縣)人,俗姓佐伯直。十五歲至京都研習儒學,後入大學明經科,逐漸接觸佛教,得《求聞持法》一部,乃跋涉各地高山大川,求寂靜無人之境,勤修苦行。延曆十二年(七九三)入佛門,師事和泉槙尾山寺之勤操,法名教海,後改為如空,研究三論及大小乘教義。十四年,在東大寺戒壇院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十五年,曾於夢中感得大日經,然未能解悟。後於久米道場東塔下發現《大日經》,由於對其中的梵字真言及印契等,不甚了解,遂於延曆二十三年來唐,在福州長溪縣登岸,北上歷訪長安諸大德,而於青龍寺之惠果阿闍梨處承續密宗之嫡傳,受傳法阿闍梨位灌頂,密號「遍照金剛」,成為最早受習真言教學之日本人。
日本大同元年(八0六)攜帶內典、外典等數百部書冊歸返本國。翌年,在京都久米寺講授大日經,三年,敕許弘通真言宗。四年,入宮論說即身成佛之義,挫敗華嚴宗之道雄、天台宗之圓澄等諸碩德。弘仁元年(八一0),在於高雄山寺,補任東大寺別當之職。三年,修金剛界灌頂,授與最澄、和氣真綱等人,未久,再修胎藏界灌頂,授與最澄、賢榮等人,為日本兩部灌頂之嚆矢。弘仁七年,敕賜高野山之地以建寺宇。九年,賜師「傳燈大法師」之號,任內供奉十禪師之職。十年,寺院落成,號金剛峰寺。十四年,受賜東寺,與高野山同為永久之密教道場。東寺之堂舍結構、佛像造形、年中行事、僧眾威儀等,悉倣唐朝青龍寺之風貌。
天長五年(八二八),創建綜藝種智院,教授道俗弟子諸學,普及庶民教育,確立密宗教學。該院亦為日本最早之私立學校。
承和元年(八三四),得仁明天皇的敕許,仿唐朝設內道場作法,而於宮中設真言院,創辦「後七日御修法」。承和二年,於高野山入寂,世壽六十二,被尊為日本真言宗高祖,諡號「弘法大師」,時人則多稱「高野大師」。師之著作極豐,教義方面有《即身成佛義》、《祕藏寶鑰》、《十住心論》、《辨顯密二教論》、《性靈集》等,另有《大悉曇章》與《篆隸萬象名義》(辭典)等。關於文學方面有《文鏡祕府論》、《文筆眼心鈔》、《高野雜筆集》等。此外,師又長於書法,墨寶有《風信帖》、《灌頂歷名》、《七祖贊》、《三十帖冊子》等。亦曾指導密宗美術,對社會教化之功可謂既廣且深。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