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裡行善的人】黃阿郎:感恩有能力幫助人楊豔萍 黃阿郎,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但是他卻一再做了許多不平凡的事。 生在永和、長在永和,數十年來,永和地區需要有善心人士捐救護車,大家知道找黃阿郎就能解決。 永和地區需要無線電設備與器材投入義勇消防隊時,大家知道黃阿郎就能解決。 有好幾年的時間,永和地區發生需要急難救助的時候,大家知道找黃阿郎就能解決。 在永和住了七十六年,黃阿郎就是大善人的代名詞。 一屋子堆積如山的感謝狀,對黃阿郎和太太黃林忍子而言,那是夫婦倆抱著感恩的心去做一些應該的事情,這對夫妻覺得:「一個人肚子裡沒學問,沒人知道;可是一個人沒衣服穿,總會被人欺負,而我很幸運的有能力去幫助那些沒有衣服穿的人!」 一生行善的黃阿郎,童年時代家境非常貧困,但他的父親卻咬緊牙關送他上私塾,讓他學習漢文,並考上日據時代最令人羨慕的成淵中學,在當時的「文官養成所」裡,黃阿郎努力學習法律、稅務等相關科目,後來更有機會接觸到土木、建築的各種測量、放樣、設計等業務,奠定了黃阿郎日後建築事務的基礎。 黃阿郎在三十二歲時通過了全國公務人員高考後,毅然地結束了他十二年在林務局的公務人員生涯,他選擇土生土長的永和開始建築事務所的創業,憑著自己誠懇的態度和設計扎實的功夫,赤手打天下的黃阿郎,業務應接不暇,永和幾乎有七成的公寓都是黃阿郎的得意傑作。 從早年的苦日子一路走來,黃阿郎深深體會窮苦人家的難處,當他一有能力時,黃阿郎就隨時隨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己省吃儉用,把錢捐給家扶基金會,每年至少認養十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初期每個月提供每個小孩七百五十元,後來更調到每個月給每個小孩一千元,為得是讓這些失親小孩能安心求學。今年初,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特別頒獎狀感謝黃阿郎二十年來對許多孤苦無依小孩的愛心。黃阿郎翻著堆積如山孩子們的來信,非常開心的說:「好多孩子都大學畢業囉,他們個個事業有成,我也可以放心了!」 黃阿郎長年茹素,他一直深信,想要修心修佛,就該從自己的家庭開始,出錢或出力都是一種佈施,給大家眾愛一定要發自內心。 黃阿郎的五個子女,從小在父母的薰陶下,個個都樂於助人,九二一大地震後,五個小孩全部投入南投災區從事重建工作,黃阿郎夫妻雖因年紀已大而不能投入災區,但是夫婦倆依然透過慈濟功德會、國際獅子會、台北縣慈善會等團體,捐了為數不少的錢。
2006.01.08 中國時報 不良於行 難得孝媳文:林秀麗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雙腳肢障的鄭美玲,個性樂觀開朗,婚後憑著裁縫手藝賺錢貼補家用,教養兩個兒子考上大學。老邁公公蘇國興因生病截肢,臥床十多年,也全靠她照顧生活起居,無怨無悔,傳為孝悌美談。 五十年次的鄭美玲,生長於屏東縣林邊鄉平凡的務農家庭,排行家中六兄弟姊妹老五的她,周歲時不幸罹患當時台灣流行的小兒麻痺症,因而從小就雙腳不良於行。 靠著裁縫手藝 勤儉持家 國中畢業後,因為肢障行動不便,她決定學習裁縫手藝謀生,二十多年前,她幫人量身訂作一套洋裝,約有八百元收入,可惜後來成衣業大量生產,手工裁縫行業也因而式微。經由媒妁之言,鄭美玲和出生枋寮的蘇瑞春結婚,婚後在小港區一帶租屋,小學學歷的先生從事建築模板工作。後來建築業蕭條,收入十分拮据,隨著兩個兒子陸續出生,生活常常捉襟見肘,一家人得省吃儉用,甚至一星期全家生活費只靠一千元度日。 把屎把尿 侍親無微不至 勤儉持家的鄭美玲,婚後靠著裁縫手藝,在家幫人修改衣服、成衣加工論件計酬,收入雖然微薄,卻可在家照顧兒子;原本住在屏東枋寮的公公蘇瑞興,十多年前因為生病延誤送醫,兩腿不幸遭截肢,由於婆婆早年已過世,照料公公的重擔遂由蘇瑞春、鄭美玲扛下。 公公與兒媳一家同住十多年,目前蘇瑞春擔任中鋼包商臨時工工作,平日照料九十四歲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不良於行的鄭美玲身上,除了照料三餐飲食外,有時候公公拉肚子,鄭美玲得幫公公把屎、把尿、擦澡。 生性樂觀開朗的鄭美玲,一家人靠著先生日薪一千元的臨時工收入過日子,而她幫成衣廠做論件計酬代工車衣的工作,每個月可賺取三、五千元貼補家用,再加上肢障的她和截肢的公公,兩人每月各領取政府四千元殘障津貼,生活雖然過得捉襟見肘,卻能教養兩個兒子分別考上私立大學。 濟南里里長薛審夫妻於某次探訪社區老人時,發現蘇家媳婦孝行令人感佩,因截肢而長年臥床的公公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僅沒有發生久病臥床褥瘡,屋內也沒有異味,令里長十分感動,特地推薦鄭美玲參加高雄市孝悌楷模選拔。 鄭美玲並不因為肢障不良於行而自我封閉,多年來她在居住的小港區,都熱心參加社區志工工作,目前擔任小港分局高松派出所志工,每一星期排班兩個小時,在派出所內協助處理兒童、婦女等社區關懷工作。 鄭美玲說,有一次警員抓到一名女性吸毒嫌犯,為了取尿液驗尿,就由鄭美玲陪同上廁所,是她擔任志工以來最特殊的經驗。對於生活中遭逢的困頓,鄭美玲說,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只要聽師父講佛家道理開示,她就覺得人生不必計較太多
榮民伯伯的最後一段 【張純吉/竹東榮民醫院臨床心理師】 六年多前初到榮民醫院上班,依規定必須輪值值日員,而值日時最常遇到的狀況便是單身的榮民伯伯過世。 因為過去曾發生財務糾紛,醫院規定只要榮民過世時無親友隨侍在側,值日員便要到現場協助清點財物,並留下完整的紀錄,以備日後查核。 在瞭解值日的實際工作後,原本面對呼叫器不定時響起的忐忑,轉換成面對往生屍體的恐懼。雖然本身從事醫療工作,但因身在精神科,對死亡的接觸較少,所以每次要面對屍體檢查身上的金飾等貴重物品時,難免都會有毛毛的感覺。 有時抵達病房時現場尚未清理完畢,往生的伯伯周遭仍是血跡斑斑,看了便不自主地膽戰心驚,死亡與靈異的相關聯想常常自動浮上心頭。因此,每次接獲需要清點財物的通知時,總是抱著不情願的心態前往。 某天晚上,清點完一位往生榮民伯伯的財物後,坐著下樓的電梯時,心裡突然跳出一個不一樣的想法:這些伯伯其實境遇相當可憐,在亂世中被迫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有些可能終身未娶,最後竟無人送終。 我雖然只是協助簡單地清點財物,但某個層面上代表至少還有人關心他的身後事,這個例行工作其實也算是陪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應該算是一件善事吧! 從那晚開始,往後接到清點財物通知時,我不再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平靜感恩的心。 陪這些終生勞苦卻晚景淒涼的伯伯走人生最後一段路,隨後在心裡默禱,希望他們能安心地前往下個歷程。 我從這個經驗也深刻學習到,即使工作過程再苦再累,只要能放開心胸調整心態,用積極正向的角度面對,心情也會大不相同,甚至能從中發現新的意義,開啟體驗人生的另一扇門。 【2006/01/16 聯合報】
「庭庭的光,微微隱隱,像隻被遺忘的螢火蟲,努力在偏遠的山地部落飛翔。我們想幫她從角落飛出來,把光照得更遠更亮。」 一群帶過救國團活動的「嚕啦啦」大哥大姊,組成LURARA休閒車隊往山地跑,往年只是順帶送點物資到偏遠部落;今年,他們想匯集力量,幫一個國二的清寒原住民女孩,念到高中畢業。 發起人林夢萍,曾是救國團「曲冰拓荒活動隊」領隊。九二一地震走山,年少踏過的路沒了,往日情懷仍在,林夢萍跟她的嚕啦啦朋友,仍不時以車隊舊地重遊,「我們送物資、做山地服務,但漸漸覺得這種短期補給不夠,我們想做更有意義的事。」 林夢萍最近發起連串計畫:「照亮部落」幫學童買燈或書桌;「螢火蟲計畫」幫助部落上進孩子升學;「跳蚤義賣捐款」及「教育用品募集」,希望資源如點點螢火蟲匯集,照亮、溫暖原鄉部落。 「螢火蟲」第一個扶助對象,是家住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的清寒女生庭庭,她是眾多難以升學的原住民孩子之一。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複雜眼神,充滿期待和茫然、帶點笑意又有些悲傷。」 林夢萍說,庭庭話不多,問什麼都搖頭。第一次到她家,房間很小,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牆上有她的字跡「我愛媽,也愛爸」。 庭庭的媽媽幾年前「不見了」,偶爾出現,也是來無影去無蹤;爸爸嚴重痛風,不能工作,最常做的事是喝酒。親戚輪流照顧小女孩,上了國中,翻山到霧社住校,就近由叔叔照顧。假日她回武界照顧父親,同時打工賺零用錢。 林夢萍在她房間看到不少獎狀,「好多次段考,她都是第一名。問以後想做什麼?她搖搖頭。」林夢萍表示,後來懂了,搖頭的意思是「我想念護專。」因為護專有學費補助,那是她唯一升學的機會。 「我好像看到一隻小小螢火蟲,在她飛不出的部落角落裡,努力發著光。」林夢萍決定發動長期認養,希望藉著周圍朋友的力量,「讓螢火蟲安心地發光。」 這些步入中年的嚕啦啦分工合作,林夢萍寫企畫書、口耳傳播、接電話、登記捐款,常常到半夜三點還不能睡;最窩心的是「許多朋友自動冒出來」,連剛領壓歲錢的孩子,也主動捐紅包。 「我們只是一群愛玩的瘋子、有愛的傻子。」嚕啦啦打算供應庭庭國中到高中畢業所需的生活及讀書費,預計募款廿四萬元,目前已經匯集十八萬。「如果募款多過這個數字,我們就認養下一個,照亮另一隻螢火蟲。」 如何幫助庭庭? 「螢火蟲計畫」募款即日起至三月四日,嚕啦啦休閒車隊有公益基金專屬帳戶-玉山銀行大安分行○九六七九六八○三一八六八,戶名林明達。捐款將交由學校老師協助管理。 「照亮部落」計畫,共需檯燈卅盞、書桌廿六張,加上運費約八萬元,歡迎認捐。 「跳蚤義賣、教育用品募集」,歡迎提供家中未用或二手精品義賣,同時徵求青少年讀物、教學光碟等。活動於三月四日下午一時至五時,在撒野之家舉行(北市市民大道四段廿八號一樓,電話二七七八二九六○)。 【2006/02/27 聯合報】
台北縣中和市林金生老先生去世,家屬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老舊泛黃的報紙剪貼簿,裡面是老先生十幾年來剪下的苦難求助新聞以及捐款紀錄。家人十分感動,視為傳家寶。 「有機會要多幫助別人,多行善!」林金生大兒子林棕興說,這是老父親生前最常告訴七位子女的一句話。 林棕興說,林家世居中和市南勢角,父親年幼時家境十分清苦,曾經賣過肉粽、也踩過三輪車,後來在南勢角開店賣雜貨,每天清晨三點出門,踩三輪車到北市士林地區批貨,早上七點才回到中和開店。 林金生於上月四日以八十七歲高齡往生,林棕興和六位姊妹一起整理父親遺物時,意外發現一本老舊的報紙剪貼收集冊,翻開一看裡面貼滿上百篇報導清寒苦難、待社會善心人士救助的報紙剪報,一旁還有父親親手寫著日期和捐款金額。最早的記綠是民國七十九年五月,直到九十三年林金生身體情況不佳才停止。 子女這才知父親十多年來默默做了這麼多善事。林棕興感慨地說:「父親生前省吃儉用,連衣服破了都捨不得丟,別人送的褲子,冬天當長褲穿,破了或短了,夏天裁成短褲穿,東西吃得飽就好,不求山珍海味也不過量!」林金生辛苦大半輩子,家中經濟情況才穩定,他才開始幫助貧困家庭。 「父親一天至少看三份報紙,」林棕興說:「只要報導有人有困難,一定會依報導的地址親自前往探視。」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常掛在嘴邊三個住在金瓜石的小孩,父母親離異後,父親離家,母親為求生計到海邊工作卻不幸落海死亡,生活陷入困境,「父親為此不惜路途遙遠,先後去探視三次,每次除了捐款,還帶衣服、食物送去!」 林棕興說,父親只要能力許可,經常行善助人,且不論人是非,為人十分和善,也曾說過林家三代不曾進過派出所,還說要是社會上人人都是這樣,派出所可能會倒閉,希望子孫繼續保持下去。林金生因年老體弱,這兩年來才無法外出助人,仍時常看報惦念著需要幫助的家庭。 林家要把林金生的剪貼冊複製多本分送親友,繼續剪貼,讓親友們感受老先生的善心,帶動社會行善風氣。 【2006/03/01 聯合報】
2006.04.10 中國時報 她認定他 堅嫁外省郎 千金大愛助殘胞陳志成/彰化專訪 民國四十六年元旦,剛剛高中畢業的吳彩珠不顧父母反對,拎著小包袱跨上江蘇籍軍官周既中的吉普車。耳邊響著左鄰右舍的冷言冷語:「嫁給外省仔,不如剁剁給豬吃!」 不被祝福的婚姻,並未出現雙親、親友預言的男主角現出「外省郎原形」,更不見隨軍反攻大陸,棄妻兒而去。兩人始終恩愛,周既中更協助吳彩珠成就造福殘障的志業。為愛情不惜家庭革命的吳彩珠,十八歲那年,拎著包袱走出家門,十三年後竟在殘障服務的角落開創出一片天地。先後創辦博愛中心、慈愛殘障教養院,犧牲奉獻殘障福利,連受肯定,靜宜大學還頒給榮譽博士學位。 回到五十年前,省籍情結乃至於二二八的陰影,隔閡先來、後到者的感情。眼看著吳彩珠和她的軍官男友併肩,有說有笑的,鄰人親友則指指點點。 芋仔蕃薯配 氣壞有錢老爸 「要嫁外省郎,就不認你這個女兒。兩個姊姊都有兩甲地嫁粧,沒你的份!」經營碾米廠、榨香茅油、合夥台中樂舞台戲院的吳家爸爸最疼這個女兒,卻因為她愛上不該愛的人,羞憤得口不擇言。話說到如此地步,拎著小包包,吳彩珠仍跨上吉普車和情郎直駛清泉崗,裝甲兵學校校長曾蔭槐少將為他倆證婚。新郎的上尉月薪不到三百元。吳彩珠左撙右省買奶粉,還學編毛衣賺點工錢。老爸其實捨不得,趁著上班時間前往探視,避免碰到不想看的人。孩子國小五年級,泰山、女婿才見面。老爸拿出兩甲果園的所有權狀,周既中替老婆推回。 校級軍官的薪水要維持夫妻和三名壯丁的生計,其實不容易。六十一年周既中調任東吳大學教官,吳彩珠隨他北上,報考中興大學夜間部社工系,完成大學夢。 她接觸社工 發願照顧重殘 入學之前,篤信天主教的她就和馬利諾修會結緣,跟著修女到醫院探訪、教病患做手工藝。志同道合的朋友,後來還和神父、修女共創博愛中心照顧殘障。擔任義工,她發現許多重度、極重度殘障者吃喝拉撒無法自理,有的連動都不能動。社工系畢業,吳彩珠發願照顧重殘者。修會旁邊一千七百坪土地閒置多年,她和修女商量建設殘障教養機構。台中教區准了,命名慈愛殘障教養院,她為院長。幸而背後有個支持她的老公。退伍後,周既中轉任東海大學僑生輔導室主任,下了班就是她的秘書兼打雜,更要為她加油打氣。遇到他也無解的難題,她總是跪下來祈禱,把一切交給上帝。 他疼某入心 甘願打雜幹活 八十六年,七層的新大樓落成、排水改善,昔日大雨水淹床邊的夢魘總算終結。如今慈愛教養院設有早期療育、學齡、職能、職訓四個組。慈愛目前收容兩百八十名殘障、智障生,台中分院落成還會增多八十名。不論院童情況,吳彩珠個個都喜愛,慈祥呼喚:「寶貝!寶貝!」吳彩珠,正是周既中永遠的寶貝。當年備受排斥的外省郎最感安慰,莫過於岳父後來的一句話:「六個女婿,最疼某的就是你!」有這麼句話,在她後邊「當個受苦受難的男人」,也心甘情願了
2004.1.18永和分局結合佛教基金會慈少聯誼會及志工媽媽關懷獨居老人 (永和訊)永和分局一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時集結了社區內志工媽媽、慈濟基金會的慈少們,針對轄內的獨居老人,做溫馨關懷之旅。年關將近,經濟不景氣,在都市欉林裡,隱藏著許多需要被關懷的弱勢族群。永和分局員警們平日於執行戶口查察時,對轄內獨居老人均有定期查訪與關懷,去年底轄內仍不幸發生獨居老人獨自在家中被燒死事件,分局長謝明發有鑑於此,為讓獨居老人訪視工作能更落實,特別運用目前派出所內現有之志工媽媽、社區內之佛教慈濟基金會等單位相結合,實施專責之關懷訪視工作。十七日上午十一時,適逢慈濟青少年營隊之活動,這些充滿愛心、活潑可愛的國中、高中同學們,在室內研習各插了一盆花,打算送給獨居老人過年。一群人在派出所前集結,勤區警員、慈少、志工等等,愛心隊伍浩盪長,尤其是有青少年的參與,口說好話希望獨居長者們平安吉祥,身體健康,同時還比手語、唱歌,給阿公、阿嬤捶捶背、說說話,阿公、阿嬤含著淚光開心的看著小朋友們。這次春安工作期間永和分局訪視獨居老人工作,不同以往,除了帶來營養的薏豆粉及生活用品外,同時帶給老人家不同方式的關懷,尤其老人們長期獨居,鮮少看見孩子們的笑靨,溫暖了老人們的心,永和分局期望將來,結合社區的力量,讓關懷獨居老人工作能更落實,平日就要像春安工作期間一樣,歲歲年年都能平平安安!
2004.5.4台東有位55歲的賣菜婦人陳樹菊,因為小時貧苦,曾受到善心人士的幫助,於是他秉著回饋的心,將賣菜賺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和學校,幫助貧苦無依的人,幾10年下來,陳樹菊已經捐款近千萬元,在鄰里間傳為美談由於陳樹菊為善不欲人知,起初有些顧客上門買菜時偶而會抱怨菜價太高,不過,因為他多次的善行受到社會局的注意,因此曝光,大家才知道她一直默默行善,不僅再也不會嫌她的菜貴,還成了她的忠實客戶。個性樂天的陳樹菊認為她只是以感恩的心情回饋社會罷了,並希望社會永遠有愛,有溫馨
在你我的生活周遭,不難發現默默奉獻、不計回報的人物。他們有的擔任義工,樂在其中;有的出錢出力,古道熱腸,義行令人感動。我們特別藉由本刊的報導,向這群小人物致最高的敬意。 人不會因給予而貧窮只會因給予而更豐富-溫送珍 身著西裝、溫文儒雅的溫送珍先生,人如其「姓」,親切和藹,言談間令人如沐春風。 擔任中正區調解委員長達二十幾年的溫送珍,已年逾八十,談話間卻展現幽默的一面:「我年輕時從苗栗客家庄來台北學做生意,沒做什麼事情就老了!」他不顯老態的親和模樣,往往讓人忽略實際的年齡。 帶著親切濃厚的客家腔調,溫送珍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我們免費為民眾調解紛爭,有什麼事需要調解的,直接去中正區公所六樓辦公室,裡面有秘書服務。申請調解的手續很簡單,只要在單子上寫上幾個字,秘書就會約定雙方來協調。」 溫送珍自民國八十一年當選調解委員主席至今,二十多年來為地方減少許多訴訟。調解委員大多是由地方推薦,凡是熱心公益、人稱「公道伯仔」者,都是調解委員的最佳人選。聽來單純的工作,實際上要令兩造雙方都能滿意並達成共識,並非易事。除了客觀、公正、親切之外,還必須具 「現在交通複雜,車禍很多,房子漏水、產權的糾紛,會錢的糾紛,夫妻吵架 ??等,很多平常想不到的事,都需要調解委員會協助。」溫送珍說:「近年來法院待審的案子太多,因此都盡量分配到地方調解委員會,我們必須每個星期五定期開會,商討工作分配及事務處理。」 中正區調解委員會目前有十五位委員,案子調解的成功率在台北市名列前茅。秘訣在哪裡?溫送珍笑著說:「有時候眼見調解不成,我們還會追到電梯口,拉回來再聊個五分鐘、十分鐘,或私下苦勸若不解決,讓事情鬧大了,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啊!」當事人也許會因為眼前好言相勸的是@位八十歲的長者,所以激動的情緒自然慢慢降溫。 人生閱歷豐富、喜歡旅遊的溫送珍,走過四十幾個國家,增廣見聞的同時,也隨手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除了遊記以外,他還寫了一本書《成功心理真言》,在民國八十八及八十九年中正區舉行成年禮時,送了三百本給參與活動的青年朋友。另外,重視文化教育、宏揚孔子思想的他還贊助x北市孔廟出版《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一書,贈送各級學校及圖書館。回憶起年幼時學習漢學的辛苦,溫送珍說:「國小畢業後,我們偷偷去找老師,利用鄉下炭窯(燒木炭的窯)這類日本警察不容易發現的偏僻地方,自己抬桌子、墊子,十幾個人一起學漢學。」 現代社會離婚率高,溫送珍抱著「做功德」的理念,挽回無數瀕臨破碎的家庭:「我們二十多年來沒讓人離過婚,因為勸合不勸離,對於執意非離婚不可的夫婦,我們總是相勸:單親的孩子,令人憐惜,請不要只看眼前,要把眼光放遠。」以和為貴的他,真是名副其實的「和事佬」。 長期擔任調解工作,為社會節省許多訴訟事件的人力與成本,溫送珍因而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十五年模範老人,以及在八十九年當選台北市榮譽市民,真是實至名歸! 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顏春 今年六十七歲的顏春經營電機工程公司,戴著金邊眼鏡的顏春,有著文人的書卷氣。二十八歲時在後車站創業,闖出一片天地,民國四十五年搬到南昌街現址,居住在頂東里已近五十年了。 頂東里巡守隊成立於民國八十四年,熱心地方公益的顏春即擔任首任隊長。除了宣導公共事務外,還包括濟助低收入戶、關懷老人、資助家境清寒的失學者等工作。 現任頂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臨川,並非頂東里居民,而是住士林區,他說:「之所以大老遠從士林跑來這裡幫忙會務,是因為欣賞顏先生樂善好施、為善不欲人知的行事風格。」 由於從事科技的工作,顏春養成理性思考的處世態度,對於目前台灣到處林立的神壇、廟宇,有些目的只為了賺取香油錢的怪現象,顏春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善款應當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為了讓頂東社區發展協會有個固定的會址,顏春提供自己公司的部分空間,方便大家討論會務。目前發展協會有一百多名會員、贊助會員近二十名,舉辦過的活動不計其數,包括:急難救助、捐血活動、春節慰問、整理社區資料、藝文成長營、英語教學等。 顏春表示,頂東社區的範圍包括:東起羅斯福路二、三段,西到汀州路二段,北抵同安街,南迄師大路。但在這塊區域裡的頂東里,卻沒有一座公園,只有在南昌路與羅斯福路交接處,有一塊三角形的小綠地,雖然範圍不大,仍努力種植了一些樹木,如今樹木生長頗為高大。但最近傳來社浀酗H建議將這塊綠地改建成里民活動中心,顏春打算再與提議者做溝通,期盼里民活動中心能另覓他址,希望保住頂東里僅有的綠地。 談到頂東里的特色,顏春說:「這裡是舊社區,大大小小的巷子很多。也因為是保守的老社區,所以沒有一家八大行業,是個單純的社區;居民大多熟識,鄰里之間也能守望相助。」 去年SARS期間,人人自危,但也傳出許多人性的光輝面。樂於行善的顏春,不但以實際的行動親自為和平醫院的醫護人員及病人打氣,也熱心的幫頂東社區的居家隔離者送便當,這些古道熱腸的行為,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顏春認真的精神,不但使得公司的產品成功行銷海內外,為台灣中小企業寫下創業佳績,在事業成功之餘,也能將心比心、回饋社會,為這片土地奉獻心力。他謙虛的表示,這不過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情罷了
2004/9/6 上午 04:55 用尊重貼近貧困者的心 扶貧濟困﹐能不能讓被扶助的人更有面子﹑更方便呢﹖獻愛心﹐能不能充分尊重對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感受呢﹖蘇州市平江區“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的回答是﹕只要把受助者真正當成自家人﹐這些要求都能做到平江區民政局副局長鞠蘭芳在多年扶貧工作中常常發現﹐貧困者需要大米﹑食油﹑衣服﹐“獻愛心”送去的卻是不切實用的信封﹑香煙﹑鞭炮之類﹔“送溫暖行動”過于張揚﹐搞得受助者很沒面子……她和同事們想﹐如果受助貧困者是自己的家人﹐我們在扶持他們時難道不會採取更加體貼的辦法嗎﹖于是﹐2003年5月28日﹐鞠蘭芳擔任主任的平江區平江路街道“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開張了在“一家人”超市﹐本街道的100多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貧困家庭﹐可憑一張“愛心申領卡”﹐每月到超市根據需要免費選取50元的生活用品。(超市中的物品都來自社會捐贈﹐價格一般只有市價的一半。對社會捐獻的某些對貧困家庭不適用的物品﹐或過剩的物品﹐超市專門設立“愛心特賣區”﹐向普通市民出售﹐換來的錢再買回米﹑油等合用物品﹐供應困難群眾。就這樣﹐長期以來的“我捐你受”變成了“按需施助”家住小公園社區的老陳﹐本人有嚴重下肢殘疾﹐女兒有智力障礙﹐妻子離家出走﹐只靠80多歲老父親400多元的退休金維持一家三口艱難的生活。可是老陳卻長期堅決不肯申請最低生活保障。他覺得﹐在鄰人眾目睽睽之下接受救濟款物﹐太尷尬了。何況﹐捐獻來的東西常常不合用﹐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家人”超市辦起之後﹐老陳消除了顧慮﹐愉快地領取了“愛心申領卡”。 記者在“一家人”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放的物品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大米﹑食油﹑食鹽﹑低檔服裝﹑衛生紙﹑洗衣粉﹑牙膏……正在領取物品的居民任啟根對記者說﹕“在這裡領的米和油﹐足夠我一家三口用半個月。加上政府低保補貼﹐基本生活不用愁了 貧困家庭最急需什麼﹐我們就去募集什麼。”鞠蘭芳告訴記者。超市共有5名中年女員工﹐她們隨時了解貧困戶的需求﹐每天公開發布﹐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外募集。( 貧困家庭最急需什麼﹐我們就去募集什麼。”鞠蘭芳告訴記者。超市共有5名中年女員工﹐她們隨時了解貧困戶的需求﹐每天公開發布﹐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外募集今年3月﹐有個貧困家庭想要一種定時安全電源插座。她們四處打聽﹐終于在一家銀行的抵押品中找到。銀行的人深為她們的精神所感動﹐捐贈了這個插座。(在平江區的貧困家庭中﹐1/3有殘疾人﹐這些殘疾人中70%患精神疾病。這些人經常情緒失常﹐為“一家人”超市的工作造成諸多困難。遇到情緒不好時﹐有的受助者罵罵咧咧﹐抱怨不休﹐不是嫌超市品種太少﹐就是怪超市工作人員服務不周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精神病患者突然發作﹐拿起一桶色拉油就往一位工作人員身上砸﹐還往她腰部猛踢一腳。超市員工們立即叫來醫生﹐讓他服藥﹐又把他護送回家。事後﹐這位患者平靜下來﹐連連道歉﹐多次道謝
2005/5/30 下午 03:51 做善事的方式很多,有人贈醫施藥,有人急難救助,馬來西亞阿彌陀佛素食店店長江汝銘,則是以免費素食招待公眾,鼓勵眾生減少殺生。 現年五十二歲的江汝銘表示,該店自去年底以每日設有免費三餐素食招待公眾後,有緣人越來越多,從最初的數十人,至今每天平均約八百人進食,反應越來越熱烈。目前,該店的主要經濟來自一名善心的殷實商人,這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商人承諾,會盡一切力量,確保免費素餐不會出現「短餐」。他指出,除了這名商人在金錢上的協助外,也有不少善心人士捐助,把一包包的白米、餅乾、白糖等主副食送來。江汝銘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堅信「善有善報」,免費素食的善舉,不必擔心經濟問題而停止。今年初,免費素餐的消息見報後,其他州屬不少慈善團體都有意效法,為眾生提供免費餐食,協助貧窮人士。江汝銘說:「柔佛巴魯、怡保、彭享,甚至東馬的砂勞越,都有慈善團體聯絡我們,向我們詢問免費素餐的活動。其中彭享州文德甲和怡保的免費供餐活動,反應最好,如今已從原有的一次免費餐增至兩餐。」 在推動免費素餐時,江汝銘也定下一條用餐規定:只限在店裏用餐,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打包,避免浪費。「這是提醒人們不要浪費,也不要貪心,培養良好的習慣。」他說:「免費素餐是確保人人有飯吃的善心行動,同時也可避免殺生,當然素食更可以確保健康。」該店也設有書香角落,免費提供佛書和光碟,與公眾結緣。
2006.03.12 中國時報 菲常修女 守護台灣重殘童文:黃筱珮 她不喊政治口號,只用實際行動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需要被愛、被照顧的身心障礙殘童。她是菲律賓來的修女滿詠萱,18年前飄洋過海來台灣,落腳在嘉義縣東石鄉的聖心教養院,默默奉獻,守護著一群她稱為「寶貝」的重殘孩子,無怨無悔。 今年47歲的滿修女,1959年3月21日出生於菲律賓班那省,23歲那年,她畢業於西班牙神父在菲律賓創辦的澳斯丁大學藥學系,隨即成為菲律賓嘉爾默羅傳教修女會的修女,29歲來到台灣,擔任聖心教養院的醫藥組長。 說到聖心教養院,就不能不提已辭世的創辦人瑞士籍的蒲敏道神父,蒲神父九十歲創辦聖心教養院,宗旨是「專做不做的事、專收別人不願收的孩子」。目前院內收養了114位極重度身心障礙、智能不足、多重障礙的殘童。 29歲來台 落腳聖心教養院 滿修女是蒲神父生前最得力的最手,到院不久,因為工作需要,蒲神父要她學開車,才140多公分的滿修女太嬌小,很沒信心,她坐在駕駛座上,位置必須往前調到和駕駛座很接近才能操控,為了三更半夜常要緊急載院童到醫院,她咬牙苦學,終於學會開車,但經常有人開玩笑說「看不到司機」。 為了溝通,滿修女苦學中文,中文的四音念法,讓她吃足苦頭。不屈不撓的她,現在又到台中語言學校學習台語,希望更融入這塊土地。 嬌小的她 為院童苦學開車 教養院裡的重殘孩子,很多都不會動、也不會說話,全身軟綿綿的。曾有人問滿修女,照顧這些孩子,幾乎是看不到未來的,老師教學生,可以看到學生成材;醫生救病人,可以看到病人康復,那照顧這些重殘孩子的「成就感」究竟在哪裡? 只見滿修女笑咪咪地說,「成就感喔?我也不知道,就是很愛他們啦!」她接著說,「這些孩子有他們的權利,就是請大家要愛他們;我們也有責任,就是要愛他們!」 「他們是寶貝,不是負擔」 滿修女說,這些孩子都是天主恩賜的禮物,而不是負擔,「他們教我學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看到他們就好高興,他們都是寶貝,說完忍不住親親孩子的臉頰,摸摸他們的頭髮,滿修女露出幸福的笑容。 說也神奇,18年來,滿修女和殘童朝夕相處,好似產生心電感應一樣,她有時在半夜驚醒,直覺哪個孩子有事,立刻奔到寢室去看,果然發現異狀,及時給予急救,多次救回孩子的生命。 「這些重殘的孩子會長大」,聖心教養院正在籌備「成人重殘養護中心─敏道家園」,總經費需要3億多元,目前仍缺少1億元,期待您伸出援手。捐款劃撥帳號:30145981,戶名:聖心教養院。詳情可上http://www.sacheart.org.tw,或電話:05-3795465。
宇春捐十萬"玉米愛心基金" 救助白血病兒童8/19/2006 9:37:30 AM--------------------------------------------------------------------------------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十八日下午向媒體發佈信息說,該基金會專門救助貧困白血病兒童的「小天使基金」形象代言人、「超女」李宇春日前向「玉米愛心基金」捐款十萬元人民幣,用於向貧困家庭的白血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 這筆捐款是今年五月李宇春在上海舉行「不插電」演唱會的演出酬勞。李宇春表示,作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基金」的形象代言人,自己感到並不稱職,因此決定捐出十萬元人民幣注入「玉米愛心基金」,希望和「玉米」們一起行動,為救助白血病兒童貢獻一份力量。 「玉米愛心基金」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專項救助白血病兒童「小天使基金」的組成部分,是在李宇春的支持和眾多「玉米」的建議下成立的中國首個由歌迷捐設和命名的專項基金。 「玉米愛心基金」成立後,「玉米」們捐款非常踴躍,截至目前,「玉米愛心基金」已累計接收捐款人民幣五十六萬多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已用該基金資助了二十一名貧困家庭的白血病兒童,共用善款四十五點五萬元人民幣。 來源:中國新聞網 選稿:朱恬
便當遞送情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已經為附近鄰里的老人送餐將近5年。忠勤里規劃由志工親送便當並訪視行動不便的老人,慢性病的老人則與和平醫院配合供應營養餐。但要求行動自如的老人到里辦公室自行領餐,里辦公室逐漸成為老人聚會的場所。一接近中午,里辦公室開始熱鬧起來。志工和老人家寒暄,老人家們也彼此招呼。徐奶奶已經90歲了,看起來像70出頭,展示著防走失手錶,「只要一拿下來兩小時,消防局就會打電話來,出遠門要和里長報告,」徐奶奶說。對里長方荷生而言,這些老人家不只是一張張選票,更是從小看他長大的叔叔、阿姨,他怎能不在意。就像我的孩子笑了也有實際提供服務的居家服務員,將個案視為自己家裡的老人家。居家服務員高玲雀說,在立心基金會兼任出納時,聽到同仁談論朱伯伯,就說「我去、我去」,她想到自己幼時也很寂寞孤單,自願擔任朱伯伯的居家服務員,至今已達7年。她一週兩次,每次4小時去幫朱伯伯洗澡、做家事、做飯。玲雀形容朱伯伯的個性就像蝸牛的觸鬚,一碰就縮起來。86歲的朱伯伯說一口流利、典雅的日文,卻覺得自己中文不好,別人聽不懂,原本內向的他更為退縮,連買自助餐都要等到沒有客人後,才敢進門買。但朱伯伯遇到玲雀只能說「沒輒」。開朗的玲雀愛逗他,向他撒嬌,也常帶他到戶外走走。朱伯伯最喜歡去紀伊國屋、永漢書局看日文書,也愛去至善園餵魚。看到朱伯伯餵魚開心到笑出聲,玲雀說「就像聽到我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笑出聲一樣。」朱伯伯主動提到搬家的事。朱伯伯原來的住所成為公家單位預定地,玲雀幫忙朱伯伯找房子,卻屢因朱伯伯年紀大又獨居,遭受拒絕,最後由玲雀的舅媽負擔房租一千元,再由基金會出面訂租約才找到房子。「這輩子沒有辦法還妳,」朱伯伯常用日文這樣對玲雀說,「你只要身體健康、快樂,就是還我了,」玲雀回答。 照護生活,大家一起來 從有薪給的服務到無薪給的志工,都有人真心投入老人照護工作。傳神希望線協會承辦台北市政府「天使人力銀行」的活動,志工們要經過半年的受訓結業後,才能服務老人。並且這些志工儲存的時數,未來若有需要被人服務時,可以提領現在儲存的時數,優先接受別人的照顧。傳神每個星期二都在青年公園旁的中正國宅辦活動,先由志工訪視自己認領的老人,接著帶領老人運動。湯媽媽一直拉著志工梁小姐的手講個不停。湯伯伯中風後,由湯媽媽獨自照顧,每天都要帶他復健,並讀報給他聽。藉由鄰居介紹,帶湯伯伯下樓參加活動。志工拉著他練習走路,和他說話,已經好幾年不曾笑過的湯伯伯,今年終於會笑了。甚至去年湯伯伯發病時,還曾半夜打電話給梁小姐,住在附近的梁小姐匆匆趕來,隔天一早梁小姐再度探視。湯伯伯和湯媽媽因戰爭分離50年,開放探親後,湯伯伯才到大陸東北找到湯媽媽,沒想到兩人終於相聚後,湯伯伯卻中風了。可惜的是,這些志工的愛、機構的努力,都還如點滴水珠,散在各地。希望有一天,照護能得到台灣全體社會的支持,把這些資源和點滴的力量串起來,讓台灣的照護生活,不再有悲傷。
2006.12.30 中國時報 傳奇教授 林宏裕默默捐款助人盧金足、朱立群/人物側寫 昨天匿名捐款台灣家扶基金會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林宏裕,也是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除了在校園作育英才,平時最喜歡全台跑透透,捐款助人。認識他的人都說他「低調、刻苦、勤儉」,「賺來的錢都要拿來做公益」。而這幾年光是他捐給台北科大的錢,就已達六千萬。 林宏裕民國五十九年畢業自台北工專電子科,畢業前就已出版專業書籍《高傳真之研究》,也有兩篇英文論文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他在民國六十三年創立了「陽光電子儀器廠」。 台北科大李祖添說,林宏裕白手起家、克勤克儉,「賺來的錢不用留給小孩,全部都要拿來做善事,捐給學生當獎學金」。教務長姚立德則稱讚林宏裕是「成功的企業家」,「極不喜歡曝光」,在頒發學生獎學金的場合上,只願默默坐在台下,「寧願寫稿請人代為朗誦,也不願上台講話」。系主任賴柏洲對系上的副教授林宏裕捐出千萬巨款表示,「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林副教授就是這樣的大善人」。 林宏裕在電子發明領域,成績驚人,六十三到七十年三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是台灣唯一三度獲獎者,第一次得獎時年廿五歲,為全體得獎人年紀最輕者,得獎作品為萬能尺;另二度獲教育部技術發明獎,擁有台、英、美等國專利共十九件,計開發七十餘件電子儀器。 林宏裕雖然只是兼任副教授,但是教學態度極度嚴格,不要「只想打混」的學生修他的課。他在台科大的網站上清楚說明授課的原則:一、凡誤以為本課程容易混得分,經常缺課、不努力學習者,其不及格機率很高,請勿選修本課程,以免自誤。二、苦幹實幹型的同學,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願意認真聽講、努力學習者,歡迎修習本課程,畢業後對謀職、創業皆有良好助益。三、以往略有與本課程類似之實務經驗者,選修本課程將益能理解經要,甚至恍然頓悟、功力大增。 對於這位奇特的、富有的、嚴格的「富」教授,有人猜他的星座是摩羯座,也有人猜是處女座。但無論是什麼「座」,他充滿愛心的做法,十足是良師風範。 熱心助人的林宏裕去年曾為一家四口自殺、從鬼門關救回的陳姓老榮民伸出援手,免費提供五年房子及工作機會,協助度過難關。 社工員仔細說明後,林宏裕竟不加思索,馬上拿出支票,寫下一百一十萬元的面額,捐給台東家扶中心,讓每月為國外七百元、國內一千元認養兒童費用募款的台東家扶中心,又驚又喜,拿著百萬支票,直呼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71歲老婦人收破爛捐錢買病床 2007/01/25 12:32 記者余信翰/台中報導 71歲的老婦人鍾坤梅,平常做資源回收和打掃辦公大樓的工作,自己穿的是二手衣服,甚至拿過期罐頭當食物,但15年來她卻把每天微薄的收入,陸續捐給慈濟醫院,累積下來,已經捐出了1間病房和6張病床。 她是鍾坤梅阿媽,街坊鄰居都叫她梁媽媽,今年已經71歲了,身體好得很,因為她每天做資源回收,到處撿瓶瓶罐罐,還會去辦公大樓做打掃工作,從來不嫌累。 稍微仔細看,梁媽媽身上穿的都是舊的二手衣服,因為她總是說要節儉,甚至撿回收時撿到沒開過的罐頭,她都會留下來自己吃,至於回收賺來的錢,15年來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她就捐出去,慈濟醫院的師姐,就收過她不知道多少次捐款。 累積下來捐了1間病房和6張病床,家人看到她認真回收,皆十分感動,也都加入環保助人的行列。
2006.04.10 中國時報 奉獻24年 吳彩珠夫婦榮退陳志成/彰化報導 彰化市慈愛殘障教養院長吳彩珠今天感恩彌撒後退休,該院主任周既中─她的丈夫,也和她同時卸任。接任院長的徐世昭神父,曾為彰化縣聖家、聖智啟智中心主任。 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民國七十一年成立,廿四年來照顧上萬名重度、極重度智障、肢障的孩子,訓練生活自理、栽培就業。彰化本院收容兩百八十人,台中市大德國中對面即將啟用的分院,容納八十名。 五十九年,吳彩珠參與創辦彰化博愛中心,照顧殘障、訓練就業。之後瑪莉諾修女總會提供大埔路一千七百坪土地興建慈愛教養院,聘任她擔任院長。 六十八歲的吳彩珠,奉獻殘障教育、爭取殘障權利與福利卅六年獲得肯定。七十二年,吳尊賢公益文教基金會頒給吳彩珠愛心獎。七十五年,教宗召她到梵諦岡授與金質十字獎章。前年底,「有感於吳院長犧牲奉獻的崇高精神與具體貢獻足為師生表率」,靜宜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陸軍裝甲兵出身的周既中,江蘇省人,年長本省籍的吳彩珠十歲,曾任東海大學教官、僑生輔導室主任,退伍後服務於慈愛,是院長重要的助手。
寒流來襲,氣溫下降,各級中小學放學時常可見到心急的父母在寒風中守在校門口,等著接小孩。如果有一些爸爸媽媽,也將機車在寒風中升火待發,但即將接送的卻不是自己親生子女,這種情操是不是很偉大? 這是高雄縣大樹鄉溪埔社區和久堂社區參與內政部「社區旗艦競爭型計畫」的部分內容,「溫馨接送情」這一幕天天真實上演,令人感動。 志工爸媽 溫馨接送情 溪埔社區發展協會志工詹麗珍透露,這項旗艦計畫,發展成熟的溪埔社區邀集其他6個社區一起參加,共同經營許多項目。由於現代社會離婚率高,導致單親家庭日益普遍,規模不大的溪埔國小就有25名單親家庭孩童,這類家庭經濟情況較差,家長又忙於工作,於是協會和校方合作推動課後輔導。 當輔導課結束時,通常天色已晚,寒冬季節更如此,但家長經常因為忙於工作,分身乏術,導致所有學生都已下課,他們還在癡癡地等,令人同情。 協會招募了40位志工爸媽,負責接送單親或弱勢家庭子女回家。這些志工爸媽,孩子通常已念高中或大學,可以照顧自己,她們就默默行善,在淒風苦雨中,用機車將孩子載回家。 「看到小孩子在後座緊緊摟著志工爸媽逐漸離去的身影,我們都說這是『幸福分享』」。志工爸媽也認為,這不僅是他們帶給單親學童幸福,學童也帶給志工爸媽幸福!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社區發展協會這次也邀集7個社區參加旗艦計畫,團隊中的「母雞」是社區發展經驗豐富的歸來社區,擔任社區理事長的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師施丞貴敘述他們的團隊發現獨居老人及協助經過。 照護老人 在地化服務 事情是因為阿菊囑託在屏基上班的志工代為拿藥,才被志工發現,阿菊原來長期一人獨居,於是立刻轉介給「平安幸福服務站」(歸來社區為旗艦計畫取的名稱)。服務站執行秘書林易蓁表示,阿菊六十多歲,曾中風,左手不能動,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卻未被納入中低收入戶照顧體系,社政單位也未發現,主因是阿菊有住宅,因此經濟條件不符,但這卻是急需照顧的對象。 平安幸福服務站於是每周派志工林易蓁展開居家服務、心理輔導、用藥指引服務。老人的子女不願親自照顧母親,林易蓁就曉以大義,勸他們體念老母的心情。老人面對老化,有無盡的恐懼,志工為他購買念佛機、佛珠,協助給予宗教信仰,使其心情逐漸穩定。 施丞貴說,很多其他社區對於老人照顧缺乏觀念和志工,於是他們的旗艦計畫展開「關懷老人志工」種子培訓,共完成訓練102位志工,師資來自屏科大等大學社工系教授,未來要讓老人照護工作「在地化」,「老人不見得需進住養老村,在地的照顧才符合人性的需要」,未來還要培訓「醫療保健志工」,展開慢性病的防範及推展健康管理。 【2006/03/03 民生報】
2006.03.05 中國時報 螢火蟲點燈 照亮原鄉兒讀書夢黃筱珮/台北報導 「太感謝了,二鍋頭順利賣出!謝謝這位大哥!」「又有愛心人來捐款了,謝謝!」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感謝聲響徹雲霄,一切都是要援助貧困的原住民小孩完成讀書夢。愛心就像螢火蟲一樣,一點一點的微弱光點,叢集成閃耀動人的光芒。 嚕啦啦休閒車隊昨天發起「照亮角落,點亮未來─螢火蟲計畫公益嘉年華」,有二手物品義賣、跳蚤市場、攀岩等節目,所得全數當成原住民小朋友的就學基金。 「螢火蟲計畫」的活動連絡人林夢萍表示,活動緣起是因為車隊進入武界部落,經由老師和居民的通報,發現一位成績很好、家境卻很貧困的國二女孩,名字叫做「庭庭」。 經訪談和訪視,林夢萍得知,庭庭的父親酗酒,媽媽離家出走,親戚輪流照顧小女孩;上了國中,庭庭翻山到霧社住校,就近由叔叔照顧。假日她回武界照顧父親,同時打工賺零用錢。 進入庭庭的家,家不像家,地板處處是裂痕、廚房裡沒有什麼食物、浴室是由幾個木板搭起來的,「很透風」,臥室的床是一張木板,家人就擠在一起睡覺。 捐款逾五十萬 超過預期 成績不錯的庭庭,牆上掛著獎狀,問她國中畢業想讀什麼高中?她頭低低的,很久之後才說想讀護專。算一算,念完護專,需要廿四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庭庭不敢奢望,所以不敢說。 剎那間,林夢萍覺得庭庭像隻被遺忘的螢火蟲,努力在偏遠的山地部落發光。「我們想幫她從角落飛出來,把光照得更遠更亮。」 林夢萍大約一個月前,在網路上、自己的「黑玫瑰部落格」放上這個計畫。「一開始只是希望嚕啦啦的成員共襄盛舉,後來知道消息的人愈來愈多,捐款已經超過預期。」 到昨天為止,捐款已經超過五十萬元。林夢萍說,為庭庭募到的錢,將交給學校老師管理;多出的款項,則將幫助下一隻、下下一隻「螢火蟲」,讓更多部落的孩子得到援助
2006.03.05 中國時報 螢火蟲計畫 聯勸:不鼓勵個募 讓社福團體接手黃筱珮/台北報導 「愛心感人,但作法可以修正。」聯合勸募秘書長周文珍覺得「螢火蟲計畫」立意良善,但建議嚕啦啦休閒車隊的朋友,繼續尋求需要幫助的個案,然後轉介給社福團體接手,給予更周嚴、更長久的幫助。 周文珍說,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很多,從之前的「張家三兄弟」事件就可以知道,只要哪裡有需要幫助的消息,善款就會大量湧入,但是捐款的管理遠比募款要難得多。 周文珍說,捐款人如何得知自己的善款是否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個案真的一圓讀書夢了嗎?公益需要專人長期的監督,確保受助人的權益,也給捐款人妥善交代。 日前立法院一讀通過「公益勸募法」,規定個人或政府不得對外募款,必須由政府立案的社福團體才能為之,周文珍說,在不久的將來,「螢火蟲計畫」將變成違法的募款活動,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支持愛心,但不鼓勵個人發起募款」,周文珍說,愛心必須要用對方法,才能如涓涓細流,長長久久。 周文珍建議嚕啦啦休閒車隊的朋友,可以和家扶基金會等社福團體聯繫,把希望就學的貧苦孩子轉介過去,並討論如何運用已募得的款項,共同規畫。
950620署立台中醫院的小病患今天都很快樂,因為麥當勞叔叔到醫院為小朋友帶來逗趣的活動及說故事,他還為小朋友宣導洗手五招「濕、搓、沖、捧、擦」的重要,並一一到小兒科病房慰問小病患及致贈禮物。「麥當勞叔叔全台醫院巡迴親善拜訪」活動今天來到台中醫院,為了給住院的小朋友有別以往的全新感受,特別安排麥當勞叔叔說故事,希望透過活潑逗趣的表演,帶給小朋友關懷與歡笑,讓小朋友忘記病痛。麥當勞叔叔一出現活動現場,立刻受到小朋友的歡迎,除了說故事外,麥當勞叔叔還以生動的話劇表演宣導洗手五招「濕、搓、沖、捧、擦」的重要,更帶領現場的大小朋友一起動一動,中間並穿插魔術表演,讓這些小朋友暫時忘記傷痛笑開懷。在說故事表演結束後,麥當勞叔叔還到病房,一一探視因行動不便而無法親自到場觀看表演的小朋友,在病床邊麥當勞叔叔親切的問候,為小朋友帶來歡笑,不過,也有小朋友看到麥當勞叔叔嚇得「哇」的一聲就哭出來,急忙由護士小姐上前安撫。
醫療奉獻9人1團體得獎3/26/2006 9:35:50 AM 〔自由時報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 「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昨天頒獎,陳水扁總統出席致詞時表示,這一年來,國內醫界面臨健保改革和禽流感防治等嚴峻挑戰,期望藉別具意義的醫療奉獻獎,激勵醫界士氣。 陳總統說,所有醫療奉獻獎得獎人,長久以來懷抱慈悲喜捨的精神,默默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他代表政府和全體國人,向所有得獎人致上最高的敬意和感謝。今年醫療奉獻獎的個人獎共有八位,分別是:醫師張裕泰、翁瑞亨、蔡孟宏、石朝儀、護佐鄭明滿、神父高國卿、匈牙利修士晁金名、以及照護愛滋病患的「關愛之家」創辦人楊捷。醫療奉獻獎的特殊貢獻獎則頒給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及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沉銘鏡,他長期從事先天遺傳血友病患的醫療照護工作。團體獎則頒給致力於國內外大小義診不下百次的台灣路竹會。陳總統也表示,台灣的整體醫療環境雖然受國際肯定,但不該因此自滿,更應正視地區性或個體性的醫療需求,將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分配及運用,才能讓所有民眾都享有「醫療無礙、健康無虞」的基本保障。
高雄縣鳥松教會免費輔導弱勢童 記者:張娜娟 攝影:駱恩宏 高雄 報導 (修改:2006/12/21 10:05:20)為讓弱勢孩子的學習路不輸在起跑點上,高雄縣鳥松教會特地設置免費的安親班,專門輔導單親家庭孩子的學業,這份善心感動專門研發教學軟體的企業,他們也提供免費課程,讓弱勢孩子更有競爭力。 過節的氣氛感染整個教會,因為每一位小朋友都提前收到蘇牧師送的聖誕禮物,不過今年很不一樣,因為教會免費課後輔導孩子的善心,讓蘇牧師收到一份大禮,也就是企業送的大紅包。 教會的課輔班專門照顧單親,外籍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份善心也讓企業主動加入,提供自家研發的國小數位課程,給他們免費使用。教學軟體業者邱程祈:「透過教會這麼慈善的單位,針對貧困的孩子開立的安親班,我們就可以就我們的課程,來當成他們輔助教學的工具。」 記者:「你喜歡玩那一種?」安親班孩童:「自然科學,我覺得很有趣,有些不太懂得可以再複習一下,我最喜歡自然的東西,因為那裡面有比較多,關於動物的東西。」 蘇牧師說,電腦課程從遊戲中學習可以彌補孩子課堂上的不足,加上教會的關懷,讓弱勢孩子的教育更完整,學習路上更有競爭力。
发表评论
23 条评论:
【社區裡行善的人】
黃阿郎:感恩有能力幫助人
楊豔萍
黃阿郎,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但是他卻一再做了許多不平凡的事。
生在永和、長在永和,數十年來,永和地區需要有善心人士捐救護車,大家知道找黃阿郎就能解決。
永和地區需要無線電設備與器材投入義勇消防隊時,大家知道黃阿郎就能解決。
有好幾年的時間,永和地區發生需要急難救助的時候,大家知道找黃阿郎就能解決。
在永和住了七十六年,黃阿郎就是大善人的代名詞。
一屋子堆積如山的感謝狀,對黃阿郎和太太黃林忍子而言,那是夫婦倆抱著感恩的心去做一些應該的事情,這對夫妻覺得:「一個人肚子裡沒學問,沒人知道;可是一個人沒衣服穿,總會被人欺負,而我很幸運的有能力去幫助那些沒有衣服穿的人!」
一生行善的黃阿郎,童年時代家境非常貧困,但他的父親卻咬緊牙關送他上私塾,讓他學習漢文,並考上日據時代最令人羨慕的成淵中學,在當時的「文官養成所」裡,黃阿郎努力學習法律、稅務等相關科目,後來更有機會接觸到土木、建築的各種測量、放樣、設計等業務,奠定了黃阿郎日後建築事務的基礎。
黃阿郎在三十二歲時通過了全國公務人員高考後,毅然地結束了他十二年在林務局的公務人員生涯,他選擇土生土長的永和開始建築事務所的創業,憑著自己誠懇的態度和設計扎實的功夫,赤手打天下的黃阿郎,業務應接不暇,永和幾乎有七成的公寓都是黃阿郎的得意傑作。
從早年的苦日子一路走來,黃阿郎深深體會窮苦人家的難處,當他一有能力時,黃阿郎就隨時隨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己省吃儉用,把錢捐給家扶基金會,每年至少認養十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初期每個月提供每個小孩七百五十元,後來更調到每個月給每個小孩一千元,為得是讓這些失親小孩能安心求學。今年初,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特別頒獎狀感謝黃阿郎二十年來對許多孤苦無依小孩的愛心。黃阿郎翻著堆積如山孩子們的來信,非常開心的說:「好多孩子都大學畢業囉,他們個個事業有成,我也可以放心了!」
黃阿郎長年茹素,他一直深信,想要修心修佛,就該從自己的家庭開始,出錢或出力都是一種佈施,給大家眾愛一定要發自內心。
黃阿郎的五個子女,從小在父母的薰陶下,個個都樂於助人,九二一大地震後,五個小孩全部投入南投災區從事重建工作,黃阿郎夫妻雖因年紀已大而不能投入災區,但是夫婦倆依然透過慈濟功德會、國際獅子會、台北縣慈善會等團體,捐了為數不少的錢。
2006.01.08 中國時報
不良於行 難得孝媳
文:林秀麗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雙腳肢障的鄭美玲,個性樂觀開朗,婚後憑著裁縫手藝賺錢貼補家用,教養兩個兒子考上大學。老邁公公蘇國興因生病截肢,臥床十多年,也全靠她照顧生活起居,無怨無悔,傳為孝悌美談。
五十年次的鄭美玲,生長於屏東縣林邊鄉平凡的務農家庭,排行家中六兄弟姊妹老五的她,周歲時不幸罹患當時台灣流行的小兒麻痺症,因而從小就雙腳不良於行。
靠著裁縫手藝 勤儉持家
國中畢業後,因為肢障行動不便,她決定學習裁縫手藝謀生,二十多年前,她幫人量身訂作一套洋裝,約有八百元收入,可惜後來成衣業大量生產,手工裁縫行業也因而式微。經由媒妁之言,鄭美玲和出生枋寮的蘇瑞春結婚,婚後在小港區一帶租屋,小學學歷的先生從事建築模板工作。後來建築業蕭條,收入十分拮据,隨著兩個兒子陸續出生,生活常常捉襟見肘,一家人得省吃儉用,甚至一星期全家生活費只靠一千元度日。
把屎把尿 侍親無微不至
勤儉持家的鄭美玲,婚後靠著裁縫手藝,在家幫人修改衣服、成衣加工論件計酬,收入雖然微薄,卻可在家照顧兒子;原本住在屏東枋寮的公公蘇瑞興,十多年前因為生病延誤送醫,兩腿不幸遭截肢,由於婆婆早年已過世,照料公公的重擔遂由蘇瑞春、鄭美玲扛下。
公公與兒媳一家同住十多年,目前蘇瑞春擔任中鋼包商臨時工工作,平日照料九十四歲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不良於行的鄭美玲身上,除了照料三餐飲食外,有時候公公拉肚子,鄭美玲得幫公公把屎、把尿、擦澡。
生性樂觀開朗的鄭美玲,一家人靠著先生日薪一千元的臨時工收入過日子,而她幫成衣廠做論件計酬代工車衣的工作,每個月可賺取三、五千元貼補家用,再加上肢障的她和截肢的公公,兩人每月各領取政府四千元殘障津貼,生活雖然過得捉襟見肘,卻能教養兩個兒子分別考上私立大學。
濟南里里長薛審夫妻於某次探訪社區老人時,發現蘇家媳婦孝行令人感佩,因截肢而長年臥床的公公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僅沒有發生久病臥床褥瘡,屋內也沒有異味,令里長十分感動,特地推薦鄭美玲參加高雄市孝悌楷模選拔。
鄭美玲並不因為肢障不良於行而自我封閉,多年來她在居住的小港區,都熱心參加社區志工工作,目前擔任小港分局高松派出所志工,每一星期排班兩個小時,在派出所內協助處理兒童、婦女等社區關懷工作。
鄭美玲說,有一次警員抓到一名女性吸毒嫌犯,為了取尿液驗尿,就由鄭美玲陪同上廁所,是她擔任志工以來最特殊的經驗。對於生活中遭逢的困頓,鄭美玲說,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只要聽師父講佛家道理開示,她就覺得人生不必計較太多
榮民伯伯的最後一段
【張純吉/竹東榮民醫院臨床心理師】
六年多前初到榮民醫院上班,依規定必須輪值值日員,而值日時最常遇到的狀況便是單身的榮民伯伯過世。
因為過去曾發生財務糾紛,醫院規定只要榮民過世時無親友隨侍在側,值日員便要到現場協助清點財物,並留下完整的紀錄,以備日後查核。
在瞭解值日的實際工作後,原本面對呼叫器不定時響起的忐忑,轉換成面對往生屍體的恐懼。雖然本身從事醫療工作,但因身在精神科,對死亡的接觸較少,所以每次要面對屍體檢查身上的金飾等貴重物品時,難免都會有毛毛的感覺。
有時抵達病房時現場尚未清理完畢,往生的伯伯周遭仍是血跡斑斑,看了便不自主地膽戰心驚,死亡與靈異的相關聯想常常自動浮上心頭。因此,每次接獲需要清點財物的通知時,總是抱著不情願的心態前往。
某天晚上,清點完一位往生榮民伯伯的財物後,坐著下樓的電梯時,心裡突然跳出一個不一樣的想法:這些伯伯其實境遇相當可憐,在亂世中被迫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有些可能終身未娶,最後竟無人送終。
我雖然只是協助簡單地清點財物,但某個層面上代表至少還有人關心他的身後事,這個例行工作其實也算是陪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應該算是一件善事吧!
從那晚開始,往後接到清點財物通知時,我不再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平靜感恩的心。
陪這些終生勞苦卻晚景淒涼的伯伯走人生最後一段路,隨後在心裡默禱,希望他們能安心地前往下個歷程。
我從這個經驗也深刻學習到,即使工作過程再苦再累,只要能放開心胸調整心態,用積極正向的角度面對,心情也會大不相同,甚至能從中發現新的意義,開啟體驗人生的另一扇門。
【2006/01/16 聯合報】
「庭庭的光,微微隱隱,像隻被遺忘的螢火蟲,努力在偏遠的山地部落飛翔。我們想幫她從角落飛出來,把光照得更遠更亮。」
一群帶過救國團活動的「嚕啦啦」大哥大姊,組成LURARA休閒車隊往山地跑,往年只是順帶送點物資到偏遠部落;今年,他們想匯集力量,幫一個國二的清寒原住民女孩,念到高中畢業。
發起人林夢萍,曾是救國團「曲冰拓荒活動隊」領隊。九二一地震走山,年少踏過的路沒了,往日情懷仍在,林夢萍跟她的嚕啦啦朋友,仍不時以車隊舊地重遊,「我們送物資、做山地服務,但漸漸覺得這種短期補給不夠,我們想做更有意義的事。」
林夢萍最近發起連串計畫:「照亮部落」幫學童買燈或書桌;「螢火蟲計畫」幫助部落上進孩子升學;「跳蚤義賣捐款」及「教育用品募集」,希望資源如點點螢火蟲匯集,照亮、溫暖原鄉部落。
「螢火蟲」第一個扶助對象,是家住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的清寒女生庭庭,她是眾多難以升學的原住民孩子之一。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複雜眼神,充滿期待和茫然、帶點笑意又有些悲傷。」
林夢萍說,庭庭話不多,問什麼都搖頭。第一次到她家,房間很小,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牆上有她的字跡「我愛媽,也愛爸」。
庭庭的媽媽幾年前「不見了」,偶爾出現,也是來無影去無蹤;爸爸嚴重痛風,不能工作,最常做的事是喝酒。親戚輪流照顧小女孩,上了國中,翻山到霧社住校,就近由叔叔照顧。假日她回武界照顧父親,同時打工賺零用錢。
林夢萍在她房間看到不少獎狀,「好多次段考,她都是第一名。問以後想做什麼?她搖搖頭。」林夢萍表示,後來懂了,搖頭的意思是「我想念護專。」因為護專有學費補助,那是她唯一升學的機會。
「我好像看到一隻小小螢火蟲,在她飛不出的部落角落裡,努力發著光。」林夢萍決定發動長期認養,希望藉著周圍朋友的力量,「讓螢火蟲安心地發光。」
這些步入中年的嚕啦啦分工合作,林夢萍寫企畫書、口耳傳播、接電話、登記捐款,常常到半夜三點還不能睡;最窩心的是「許多朋友自動冒出來」,連剛領壓歲錢的孩子,也主動捐紅包。
「我們只是一群愛玩的瘋子、有愛的傻子。」嚕啦啦打算供應庭庭國中到高中畢業所需的生活及讀書費,預計募款廿四萬元,目前已經匯集十八萬。「如果募款多過這個數字,我們就認養下一個,照亮另一隻螢火蟲。」
如何幫助庭庭?
「螢火蟲計畫」募款即日起至三月四日,嚕啦啦休閒車隊有公益基金專屬帳戶-玉山銀行大安分行○九六七九六八○三一八六八,戶名林明達。捐款將交由學校老師協助管理。
「照亮部落」計畫,共需檯燈卅盞、書桌廿六張,加上運費約八萬元,歡迎認捐。
「跳蚤義賣、教育用品募集」,歡迎提供家中未用或二手精品義賣,同時徵求青少年讀物、教學光碟等。活動於三月四日下午一時至五時,在撒野之家舉行(北市市民大道四段廿八號一樓,電話二七七八二九六○)。
【2006/02/27 聯合報】
台北縣中和市林金生老先生去世,家屬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老舊泛黃的報紙剪貼簿,裡面是老先生十幾年來剪下的苦難求助新聞以及捐款紀錄。家人十分感動,視為傳家寶。
「有機會要多幫助別人,多行善!」林金生大兒子林棕興說,這是老父親生前最常告訴七位子女的一句話。
林棕興說,林家世居中和市南勢角,父親年幼時家境十分清苦,曾經賣過肉粽、也踩過三輪車,後來在南勢角開店賣雜貨,每天清晨三點出門,踩三輪車到北市士林地區批貨,早上七點才回到中和開店。
林金生於上月四日以八十七歲高齡往生,林棕興和六位姊妹一起整理父親遺物時,意外發現一本老舊的報紙剪貼收集冊,翻開一看裡面貼滿上百篇報導清寒苦難、待社會善心人士救助的報紙剪報,一旁還有父親親手寫著日期和捐款金額。最早的記綠是民國七十九年五月,直到九十三年林金生身體情況不佳才停止。
子女這才知父親十多年來默默做了這麼多善事。林棕興感慨地說:「父親生前省吃儉用,連衣服破了都捨不得丟,別人送的褲子,冬天當長褲穿,破了或短了,夏天裁成短褲穿,東西吃得飽就好,不求山珍海味也不過量!」林金生辛苦大半輩子,家中經濟情況才穩定,他才開始幫助貧困家庭。
「父親一天至少看三份報紙,」林棕興說:「只要報導有人有困難,一定會依報導的地址親自前往探視。」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常掛在嘴邊三個住在金瓜石的小孩,父母親離異後,父親離家,母親為求生計到海邊工作卻不幸落海死亡,生活陷入困境,「父親為此不惜路途遙遠,先後去探視三次,每次除了捐款,還帶衣服、食物送去!」
林棕興說,父親只要能力許可,經常行善助人,且不論人是非,為人十分和善,也曾說過林家三代不曾進過派出所,還說要是社會上人人都是這樣,派出所可能會倒閉,希望子孫繼續保持下去。林金生因年老體弱,這兩年來才無法外出助人,仍時常看報惦念著需要幫助的家庭。
林家要把林金生的剪貼冊複製多本分送親友,繼續剪貼,讓親友們感受老先生的善心,帶動社會行善風氣。
【2006/03/01 聯合報】
2006.04.10 中國時報
她認定他 堅嫁外省郎 千金大愛助殘胞
陳志成/彰化專訪
民國四十六年元旦,剛剛高中畢業的吳彩珠不顧父母反對,拎著小包袱跨上江蘇籍軍官周既中的吉普車。耳邊響著左鄰右舍的冷言冷語:「嫁給外省仔,不如剁剁給豬吃!」
不被祝福的婚姻,並未出現雙親、親友預言的男主角現出「外省郎原形」,更不見隨軍反攻大陸,棄妻兒而去。兩人始終恩愛,周既中更協助吳彩珠成就造福殘障的志業。為愛情不惜家庭革命的吳彩珠,十八歲那年,拎著包袱走出家門,十三年後竟在殘障服務的角落開創出一片天地。先後創辦博愛中心、慈愛殘障教養院,犧牲奉獻殘障福利,連受肯定,靜宜大學還頒給榮譽博士學位。
回到五十年前,省籍情結乃至於二二八的陰影,隔閡先來、後到者的感情。眼看著吳彩珠和她的軍官男友併肩,有說有笑的,鄰人親友則指指點點。
芋仔蕃薯配 氣壞有錢老爸
「要嫁外省郎,就不認你這個女兒。兩個姊姊都有兩甲地嫁粧,沒你的份!」經營碾米廠、榨香茅油、合夥台中樂舞台戲院的吳家爸爸最疼這個女兒,卻因為她愛上不該愛的人,羞憤得口不擇言。話說到如此地步,拎著小包包,吳彩珠仍跨上吉普車和情郎直駛清泉崗,裝甲兵學校校長曾蔭槐少將為他倆證婚。新郎的上尉月薪不到三百元。吳彩珠左撙右省買奶粉,還學編毛衣賺點工錢。老爸其實捨不得,趁著上班時間前往探視,避免碰到不想看的人。孩子國小五年級,泰山、女婿才見面。老爸拿出兩甲果園的所有權狀,周既中替老婆推回。
校級軍官的薪水要維持夫妻和三名壯丁的生計,其實不容易。六十一年周既中調任東吳大學教官,吳彩珠隨他北上,報考中興大學夜間部社工系,完成大學夢。
她接觸社工 發願照顧重殘
入學之前,篤信天主教的她就和馬利諾修會結緣,跟著修女到醫院探訪、教病患做手工藝。志同道合的朋友,後來還和神父、修女共創博愛中心照顧殘障。擔任義工,她發現許多重度、極重度殘障者吃喝拉撒無法自理,有的連動都不能動。社工系畢業,吳彩珠發願照顧重殘者。修會旁邊一千七百坪土地閒置多年,她和修女商量建設殘障教養機構。台中教區准了,命名慈愛殘障教養院,她為院長。幸而背後有個支持她的老公。退伍後,周既中轉任東海大學僑生輔導室主任,下了班就是她的秘書兼打雜,更要為她加油打氣。遇到他也無解的難題,她總是跪下來祈禱,把一切交給上帝。
他疼某入心 甘願打雜幹活
八十六年,七層的新大樓落成、排水改善,昔日大雨水淹床邊的夢魘總算終結。如今慈愛教養院設有早期療育、學齡、職能、職訓四個組。慈愛目前收容兩百八十名殘障、智障生,台中分院落成還會增多八十名。不論院童情況,吳彩珠個個都喜愛,慈祥呼喚:「寶貝!寶貝!」吳彩珠,正是周既中永遠的寶貝。當年備受排斥的外省郎最感安慰,莫過於岳父後來的一句話:「六個女婿,最疼某的就是你!」有這麼句話,在她後邊「當個受苦受難的男人」,也心甘情願了
2004.1.18
永和分局結合佛教基金會慈少聯誼會及志工媽媽關懷獨居老人
(永和訊)
永和分局一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時集結了社區內志工媽媽、慈濟基金會的慈少們,針對轄內的獨居老人,做溫馨關懷之旅。
年關將近,經濟不景氣,在都市欉林裡,隱藏著許多需要被關懷的弱勢族群。
永和分局員警們平日於執行戶口查察時,對轄內獨居老人均有定期查訪與關懷,去年底轄內仍不幸發生獨居老人獨自在家中被燒死事件,分局長謝明發有鑑於此,為讓獨居老人訪視工作能更落實,特別運用目前派出所內現有之志工媽媽、社區內之佛教慈濟基金會等單位相結合,實施專責之關懷訪視工作。
十七日上午十一時,適逢慈濟青少年營隊之活動,這些充滿愛心、活潑可愛的國中、高中同學們,在室內研習各插了一盆花,打算送給獨居老人過年。
一群人在派出所前集結,勤區警員、慈少、志工等等,愛心隊伍浩盪長,尤其是有青少年的參與,口說好話希望獨居長者們平安吉祥,身體健康,同時還比手語、唱歌,給阿公、阿嬤捶捶背、說說話,阿公、阿嬤含著淚光開心的看著小朋友們。
這次春安工作期間永和分局訪視獨居老人工作,不同以往,除了帶來營養的薏豆粉及生活用品外,同時帶給老人家不同方式的關懷,尤其老人們長期獨居,鮮少看見孩子們的笑靨,溫暖了老人們的心,永和分局期望將來,結合社區的力量,讓關懷獨居老人工作能更落實,平日就要像春安工作期間一樣,歲歲年年都能平平安安!
2004.5.4
台東有位55歲的賣菜婦人陳樹菊,因為小時貧苦,曾受到善心人士的幫助,於是他秉著回饋的心,將賣菜賺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和學校,幫助貧苦無依的人,幾10年下來,陳樹菊已經捐款近千萬元,在鄰里間傳為美談
由於陳樹菊為善不欲人知,起初有些顧客上門買菜時偶而會抱怨菜價太高,不過,因為他多次的善行受到社會局的注意,因此曝光,大家才知道她一直默默行善,不僅再也不會嫌她的菜貴,還成了她的忠實客戶。
個性樂天的陳樹菊認為她只是以感恩的心情回饋社會罷了,並希望社會永遠有愛,有溫馨
在你我的生活周遭,不難發現默默奉獻、不計回報的人
物。他們有的擔任義工,樂在其中;有的出錢出力,古道
熱腸,義行令人感動。我們特別藉由本刊的報導,向這群
小人物致最高的敬意。
人不會因給予而貧窮只會因給予而更豐富
-溫送珍
身著西裝、溫文儒雅的溫送珍先生,人如其「姓」,親
切和藹,言談間令人如沐春風。
擔任中正區調解委員長達二十幾年的溫送珍,已年逾八
十,談話間卻展現幽默的一面:「我年輕時從苗栗客家庄
來台北學做生意,沒做什麼事情就老了!」他不顯老態的
親和模樣,往往讓人忽略實際的年齡。
帶著親切濃厚的客家腔調,溫送珍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
「我們免費為民眾調解紛爭,有什麼事需要調解的,直接
去中正區公所六樓辦公室,裡面有秘書服務。申請調解的
手續很簡單,只要在單子上寫上幾個字,秘書就會約定雙
方來協調。」
溫送珍自民國八十一年當選調解委員主席至今,二十多
年來為地方減少許多訴訟。調解委員大多是由地方推薦,
凡是熱心公益、人稱「公道伯仔」者,都是調解委員的最
佳人選。聽來單純的工作,實際上要令兩造雙方都能滿意
並達成共識,並非易事。除了客觀、公正、親切之外,還
必須具
「現在交通複雜,車禍很多,房子漏水、產權的糾紛,
會錢的糾紛,夫妻吵架 ??等,很多平常想不到的事,都
需要調解委員會協助。」溫送珍說:「近年來法院待審的
案子太多,因此都盡量分配到地方調解委員會,我們必須
每個星期五定期開會,商討工作分配及事務處理。」
中正區調解委員會目前有十五位委員,案子調解的成功
率在台北市名列前茅。秘訣在哪裡?溫送珍笑著說:「有
時候眼見調解不成,我們還會追到電梯口,拉回來再聊個
五分鐘、十分鐘,或私下苦勸若不解決,讓事情鬧大了,
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啊!」當事人也許會因為眼前好言相
勸的是@位八十歲的長者,所以激動的情緒自然慢慢降溫。
人生閱歷豐富、喜歡旅遊的溫送珍,走過四十幾個國家,
增廣見聞的同時,也隨手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除了遊記
以外,他還寫了一本書《成功心理真言》,在民國八十八
及八十九年中正區舉行成年禮時,送了三百本給參與活動
的青年朋友。另外,重視文化教育、宏揚孔子思想的他還
贊助x北市孔廟出版《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一書,贈
送各級學校及圖書館。回憶起年幼時學習漢學的辛苦,溫
送珍說:「國小畢業後,我們偷偷去找老師,利用鄉下炭
窯(燒木炭的窯)這類日本警察不容易發現的偏僻地方,
自己抬桌子、墊子,十幾個人一起學漢學。」
現代社會離婚率高,溫送珍抱著「做功德」的理念,挽
回無數瀕臨破碎的家庭:「我們二十多年來沒讓人離過婚,
因為勸合不勸離,對於執意非離婚不可的夫婦,我們總是
相勸:單親的孩子,令人憐惜,請不要只看眼前,要把眼
光放遠。」以和為貴的他,真是名副其實的「和事佬」。
長期擔任調解工作,為社會節省許多訴訟事件的人力與
成本,溫送珍因而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十五年模範
老人,以及在八十九年當選台北市榮譽市民,真是實至名
歸!
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顏春
今年六十七歲的顏春經營電機工程公司,戴著金邊眼鏡
的顏春,有著文人的書卷氣。二十八歲時在後車站創業,
闖出一片天地,民國四十五年搬到南昌街現址,居住在頂
東里已近五十年了。
頂東里巡守隊成立於民國八十四年,熱心地方公益的顏
春即擔任首任隊長。除了宣導公共事務外,還包括濟助低
收入戶、關懷老人、資助家境清寒的失學者等工作。
現任頂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臨川,並非頂東里居民,
而是住士林區,他說:「之所以大老遠從士林跑來這裡幫
忙會務,是因為欣賞顏先生樂善好施、為善不欲人知的行
事風格。」
由於從事科技的工作,顏春養成理性思考的處世態度,
對於目前台灣到處林立的神壇、廟宇,有些目的只為了賺
取香油錢的怪現象,顏春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善款應當用
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為了讓頂東社區發展協會有個固定的會址,顏春提供自
己公司的部分空間,方便大家討論會務。目前發展協會有
一百多名會員、贊助會員近二十名,舉辦過的活動不計其
數,包括:急難救助、捐血活動、春節慰問、整理社區資
料、藝文成長營、英語教學等。
顏春表示,頂東社區的範圍包括:東起羅斯福路二、三
段,西到汀州路二段,北抵同安街,南迄師大路。但在這
塊區域裡的頂東里,卻沒有一座公園,只有在南昌路與羅
斯福路交接處,有一塊三角形的小綠地,雖然範圍不大,
仍努力種植了一些樹木,如今樹木生長頗為高大。但最近
傳來社浀酗H建議將這塊綠地改建成里民活動中心,顏春打
算再與提議者做溝通,期盼里民活動中心能另覓他址,希
望保住頂東里僅有的綠地。
談到頂東里的特色,顏春說:「這裡是舊社區,大大小
小的巷子很多。也因為是保守的老社區,所以沒有一家八
大行業,是個單純的社區;居民大多熟識,鄰里之間也能
守望相助。」
去年SARS期間,人人自危,但也傳出許多人性的光輝面。
樂於行善的顏春,不但以實際的行動親自為和平醫院的醫
護人員及病人打氣,也熱心的幫頂東社區的居家隔離者送
便當,這些古道熱腸的行為,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顏春認真的精神,不但使得公司的產品成功行銷海內外,
為台灣中小企業寫下創業佳績,在事業成功之餘,也能將
心比心、回饋社會,為這片土地奉獻心力。他謙虛的表示,
這不過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情罷了
2004/9/6 上午 04:55
用尊重貼近貧困者的心
扶貧濟困﹐能不能讓被扶助的人更有面子﹑更方便呢﹖獻愛心﹐能不能充分尊重對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感受呢﹖蘇州市平江區“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的回答是﹕只要把受助者真正當成自家人﹐這些要求都能做到
平江區民政局副局長鞠蘭芳在多年扶貧工作中常常發現﹐貧困者需要大米﹑食油﹑衣服﹐“獻愛心”送去的卻是不切實用的信封﹑香煙﹑鞭炮之類﹔“送溫暖行動”過于張揚﹐搞得受助者很沒面子……她和同事們想﹐如果受助貧困者是自己的家人﹐我們在扶持他們時難道不會採取更加體貼的辦法嗎﹖于是﹐2003年5月28日﹐鞠蘭芳擔任主任的平江區平江路街道“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開張了
在“一家人”超市﹐本街道的100多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貧困家庭﹐可憑一張“愛心申領卡”﹐每月到超市根據需要免費選取50元的生活用品。(
超市中的物品都來自社會捐贈﹐價格一般只有市價的一半。對社會捐獻的某些對貧困家庭不適用的物品﹐或過剩的物品﹐超市專門設立“愛心特賣區”﹐向普通市民出售﹐換來的錢再買回米﹑油等合用物品﹐供應困難群眾。就這樣﹐長期以來的“我捐你受”變成了“按需施助”
家住小公園社區的老陳﹐本人有嚴重下肢殘疾﹐女兒有智力障礙﹐妻子離家出走﹐只靠80多歲老父親400多元的退休金維持一家三口艱難的生活。可是老陳卻長期堅決不肯申請最低生活保障。他覺得﹐在鄰人眾目睽睽之下接受救濟款物﹐太尷尬了。何況﹐捐獻來的東西常常不合用﹐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家人”超市辦起之後﹐老陳消除了顧慮﹐愉快地領取了“愛心申領卡”。
記者在“一家人”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放的物品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大米﹑食油﹑食鹽﹑低檔服裝﹑衛生紙﹑洗衣粉﹑牙膏……正在領取物品的居民任啟根對記者說﹕“在這裡領的米和油﹐足夠我一家三口用半個月。加上政府低保補貼﹐基本生活不用愁了
貧困家庭最急需什麼﹐我們就去募集什麼。”鞠蘭芳告訴記者。超市共有5名中年女員工﹐她們隨時了解貧困戶的需求﹐每天公開發布﹐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外募集。(
貧困家庭最急需什麼﹐我們就去募集什麼。”鞠蘭芳告訴記者。超市共有5名中年女員工﹐她們隨時了解貧困戶的需求﹐每天公開發布﹐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外募集
今年3月﹐有個貧困家庭想要一種定時安全電源插座。她們四處打聽﹐終于在一家銀行的抵押品中找到。銀行的人深為她們的精神所感動﹐捐贈了這個插座。(
在平江區的貧困家庭中﹐1/3有殘疾人﹐這些殘疾人中70%患精神疾病。這些人經常情緒失常﹐為“一家人”超市的工作造成諸多困難。遇到情緒不好時﹐有的受助者罵罵咧咧﹐抱怨不休﹐不是嫌超市品種太少﹐就是怪超市工作人員服務不周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精神病患者突然發作﹐拿起一桶色拉油就往一位工作人員身上砸﹐還往她腰部猛踢一腳。超市員工們立即叫來醫生﹐讓他服藥﹐又把他護送回家。事後﹐這位患者平靜下來﹐連連道歉﹐多次道謝
2005/5/30 下午 03:51 做善事的方式很多,有人贈醫施藥,有人急難救助,馬來西亞阿彌陀佛素食店店長江汝銘,則是以免費素食招待公眾,鼓勵眾生減少殺生。
現年五十二歲的江汝銘表示,該店自去年底以每日設有免費三餐素食招待公眾後,有緣人越來越多,從最初的數十人,至今每天平均約八百人進食,反應越來越熱烈。
目前,該店的主要經濟來自一名善心的殷實商人,這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商人承諾,會盡一切力量,確保免費素餐不會出現「短餐」。
他指出,除了這名商人在金錢上的協助外,也有不少善心人士捐助,把一包包的白米、餅乾、白糖等主副食送來。
江汝銘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堅信「善有善報」,免費素食的善舉,不必擔心經濟問題而停止。
今年初,免費素餐的消息見報後,其他州屬不少慈善團體都有意效法,為眾生提供免費餐食,協助貧窮人士。
江汝銘說:「柔佛巴魯、怡保、彭享,甚至東馬的砂勞越,都有慈善團體聯絡我們,向我們詢問免費素餐的活動。其中彭享州文德甲和怡保的免費供餐活動,反應最好,如今已從原有的一次免費餐增至兩餐。」
在推動免費素餐時,江汝銘也定下一條用餐規定:只限在店裏用餐,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打包,避免浪費。「這是提醒人們不要浪費,也不要貪心,培養良好的習慣。」他說:「免費素餐是確保人人有飯吃的善心行動,同時也可避免殺生,當然素食更可以確保健康。」
該店也設有書香角落,免費提供佛書和光碟,與公眾結緣。
2006.03.12 中國時報
菲常修女 守護台灣重殘童
文:黃筱珮
她不喊政治口號,只用實際行動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需要被愛、被照顧的身心障礙殘童。她是菲律賓來的修女滿詠萱,18年前飄洋過海來台灣,落腳在嘉義縣東石鄉的聖心教養院,默默奉獻,守護著一群她稱為「寶貝」的重殘孩子,無怨無悔。
今年47歲的滿修女,1959年3月21日出生於菲律賓班那省,23歲那年,她畢業於西班牙神父在菲律賓創辦的澳斯丁大學藥學系,隨即成為菲律賓嘉爾默羅傳教修女會的修女,29歲來到台灣,擔任聖心教養院的醫藥組長。
說到聖心教養院,就不能不提已辭世的創辦人瑞士籍的蒲敏道神父,蒲神父九十歲創辦聖心教養院,宗旨是「專做不做的事、專收別人不願收的孩子」。目前院內收養了114位極重度身心障礙、智能不足、多重障礙的殘童。
29歲來台 落腳聖心教養院
滿修女是蒲神父生前最得力的最手,到院不久,因為工作需要,蒲神父要她學開車,才140多公分的滿修女太嬌小,很沒信心,她坐在駕駛座上,位置必須往前調到和駕駛座很接近才能操控,為了三更半夜常要緊急載院童到醫院,她咬牙苦學,終於學會開車,但經常有人開玩笑說「看不到司機」。
為了溝通,滿修女苦學中文,中文的四音念法,讓她吃足苦頭。不屈不撓的她,現在又到台中語言學校學習台語,希望更融入這塊土地。
嬌小的她 為院童苦學開車
教養院裡的重殘孩子,很多都不會動、也不會說話,全身軟綿綿的。曾有人問滿修女,照顧這些孩子,幾乎是看不到未來的,老師教學生,可以看到學生成材;醫生救病人,可以看到病人康復,那照顧這些重殘孩子的「成就感」究竟在哪裡?
只見滿修女笑咪咪地說,「成就感喔?我也不知道,就是很愛他們啦!」她接著說,「這些孩子有他們的權利,就是請大家要愛他們;我們也有責任,就是要愛他們!」
「他們是寶貝,不是負擔」
滿修女說,這些孩子都是天主恩賜的禮物,而不是負擔,「他們教我學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看到他們就好高興,他們都是寶貝,說完忍不住親親孩子的臉頰,摸摸他們的頭髮,滿修女露出幸福的笑容。
說也神奇,18年來,滿修女和殘童朝夕相處,好似產生心電感應一樣,她有時在半夜驚醒,直覺哪個孩子有事,立刻奔到寢室去看,果然發現異狀,及時給予急救,多次救回孩子的生命。
「這些重殘的孩子會長大」,聖心教養院正在籌備「成人重殘養護中心─敏道家園」,總經費需要3億多元,目前仍缺少1億元,期待您伸出援手。
捐款劃撥帳號:30145981,戶名:聖心教養院。
詳情可上http://www.sacheart.org.tw,或電話:05-3795465。
宇春捐十萬"玉米愛心基金" 救助白血病兒童
8/19/2006 9:37:30 AM
--------------------------------------------------------------------------------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十八日下午向媒體發佈信息說,該基金會專門救助貧困白血病兒童的「小天使基金」形象代言人、「超女」李宇春日前向「玉米愛心基金」捐款十萬元人民幣,用於向貧困家庭的白血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
這筆捐款是今年五月李宇春在上海舉行「不插電」演唱會的演出酬勞。李宇春表示,作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基金」的形象代言人,自己感到並不稱職,因此決定捐出十萬元人民幣注入「玉米愛心基金」,希望和「玉米」們一起行動,為救助白血病兒童貢獻一份力量。
「玉米愛心基金」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專項救助白血病兒童「小天使基金」的組成部分,是在李宇春的支持和眾多「玉米」的建議下成立的中國首個由歌迷捐設和命名的專項基金。
「玉米愛心基金」成立後,「玉米」們捐款非常踴躍,截至目前,「玉米愛心基金」已累計接收捐款人民幣五十六萬多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已用該基金資助了二十一名貧困家庭的白血病兒童,共用善款四十五點五萬元人民幣。
來源:中國新聞網 選稿:朱恬
便當遞送情
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已經為附近鄰里的老人送餐將近5年。
忠勤里規劃由志工親送便當並訪視行動不便的老人,慢性病的老人則與和平醫院配合供應營養餐。但要求行動自如的老人到里辦公室自行領餐,里辦公室逐漸成為老人聚會的場所。
一接近中午,里辦公室開始熱鬧起來。志工和老人家寒暄,老人家們也彼此招呼。
徐奶奶已經90歲了,看起來像70出頭,展示著防走失手錶,「只要一拿下來兩小時,消防局就會打電話來,出遠門要和里長報告,」徐奶奶說。
對里長方荷生而言,這些老人家不只是一張張選票,更是從小看他長大的叔叔、阿姨,他怎能不在意。
就像我的孩子笑了
也有實際提供服務的居家服務員,將個案視為自己家裡的老人家。
居家服務員高玲雀說,在立心基金會兼任出納時,聽到同仁談論朱伯伯,就說「我去、我去」,她想到自己幼時也很寂寞孤單,自願擔任朱伯伯的居家服務員,至今已達7年。她一週兩次,每次4小時去幫朱伯伯洗澡、做家事、做飯。
玲雀形容朱伯伯的個性就像蝸牛的觸鬚,一碰就縮起來。
86歲的朱伯伯說一口流利、典雅的日文,卻覺得自己中文不好,別人聽不懂,原本內向的他更為退縮,連買自助餐都要等到沒有客人後,才敢進門買。
但朱伯伯遇到玲雀只能說「沒輒」。開朗的玲雀愛逗他,向他撒嬌,也常帶他到戶外走走。
朱伯伯最喜歡去紀伊國屋、永漢書局看日文書,也愛去至善園餵魚。看到朱伯伯餵魚開心到笑出聲,玲雀說「就像聽到我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笑出聲一樣。」
朱伯伯主動提到搬家的事。朱伯伯原來的住所成為公家單位預定地,玲雀幫忙朱伯伯找房子,卻屢因朱伯伯年紀大又獨居,遭受拒絕,最後由玲雀的舅媽負擔房租一千元,再由基金會出面訂租約才找到房子。
「這輩子沒有辦法還妳,」朱伯伯常用日文這樣對玲雀說,「你只要身體健康、快樂,就是還我了,」玲雀回答。
照護生活,大家一起來
從有薪給的服務到無薪給的志工,都有人真心投入老人照護工作。
傳神希望線協會承辦台北市政府「天使人力銀行」的活動,志工們要經過半年的受訓結業後,才能服務老人。並且這些志工儲存的時數,未來若有需要被人服務時,可以提領現在儲存的時數,優先接受別人的照顧。
傳神每個星期二都在青年公園旁的中正國宅辦活動,先由志工訪視自己認領的老人,接著帶領老人運動。
湯媽媽一直拉著志工梁小姐的手講個不停。湯伯伯中風後,由湯媽媽獨自照顧,每天都要帶他復健,並讀報給他聽。藉由鄰居介紹,帶湯伯伯下樓參加活動。志工拉著他練習走路,和他說話,已經好幾年不曾笑過的湯伯伯,今年終於會笑了。
甚至去年湯伯伯發病時,還曾半夜打電話給梁小姐,住在附近的梁小姐匆匆趕來,隔天一早梁小姐再度探視。
湯伯伯和湯媽媽因戰爭分離50年,開放探親後,湯伯伯才到大陸東北找到湯媽媽,沒想到兩人終於相聚後,湯伯伯卻中風了。
可惜的是,這些志工的愛、機構的努力,都還如點滴水珠,散在各地。希望有一天,照護能得到台灣全體社會的支持,把這些資源和點滴的力量串起來,讓台灣的照護生活,不再有悲傷。
2006.12.30 中國時報
傳奇教授 林宏裕默默捐款助人
盧金足、朱立群/人物側寫
昨天匿名捐款台灣家扶基金會的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林宏裕,也是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除了在校園作育英才,平時最喜歡全台跑透透,捐款助人。認識他的人都說他「低調、刻苦、勤儉」,「賺來的錢都要拿來做公益」。而這幾年光是他捐給台北科大的錢,就已達六千萬。
林宏裕民國五十九年畢業自台北工專電子科,畢業前就已出版專業書籍《高傳真之研究》,也有兩篇英文論文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他在民國六十三年創立了「陽光電子儀器廠」。
台北科大李祖添說,林宏裕白手起家、克勤克儉,「賺來的錢不用留給小孩,全部都要拿來做善事,捐給學生當獎學金」。教務長姚立德則稱讚林宏裕是「成功的企業家」,「極不喜歡曝光」,在頒發學生獎學金的場合上,只願默默坐在台下,「寧願寫稿請人代為朗誦,也不願上台講話」。系主任賴柏洲對系上的副教授林宏裕捐出千萬巨款表示,「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林副教授就是這樣的大善人」。
林宏裕在電子發明領域,成績驚人,六十三到七十年三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是台灣唯一三度獲獎者,第一次得獎時年廿五歲,為全體得獎人年紀最輕者,得獎作品為萬能尺;另二度獲教育部技術發明獎,擁有台、英、美等國專利共十九件,計開發七十餘件電子儀器。
林宏裕雖然只是兼任副教授,但是教學態度極度嚴格,不要「只想打混」的學生修他的課。他在台科大的網站上清楚說明授課的原則:一、凡誤以為本課程容易混得分,經常缺課、不努力學習者,其不及格機率很高,請勿選修本課程,以免自誤。二、苦幹實幹型的同學,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願意認真聽講、努力學習者,歡迎修習本課程,畢業後對謀職、創業皆有良好助益。三、以往略有與本課程類似之實務經驗者,選修本課程將益能理解經要,甚至恍然頓悟、功力大增。
對於這位奇特的、富有的、嚴格的「富」教授,有人猜他的星座是摩羯座,也有人猜是處女座。但無論是什麼「座」,他充滿愛心的做法,十足是良師風範。
熱心助人的林宏裕去年曾為一家四口自殺、從鬼門關救回的陳姓老榮民伸出援手,免費提供五年房子及工作機會,協助度過難關。
社工員仔細說明後,林宏裕竟不加思索,馬上拿出支票,寫下一百一十萬元的面額,捐給台東家扶中心,讓每月為國外七百元、國內一千元認養兒童費用募款的台東家扶中心,又驚又喜,拿著百萬支票,直呼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71歲老婦人收破爛捐錢買病床
2007/01/25 12:32
記者余信翰/台中報導
71歲的老婦人鍾坤梅,平常做資源回收和打掃辦公大樓的工作,自己穿的是二手衣服,甚至拿過期罐頭當食物,但15年來她卻把每天微薄的收入,陸續捐給慈濟醫院,累積下來,已經捐出了1間病房和6張病床。
她是鍾坤梅阿媽,街坊鄰居都叫她梁媽媽,今年已經71歲了,身體好得很,因為她每天做資源回收,到處撿瓶瓶罐罐,還會去辦公大樓做打掃工作,從來不嫌累。
稍微仔細看,梁媽媽身上穿的都是舊的二手衣服,因為她總是說要節儉,甚至撿回收時撿到沒開過的罐頭,她都會留下來自己吃,至於回收賺來的錢,15年來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她就捐出去,慈濟醫院的師姐,就收過她不知道多少次捐款。
累積下來捐了1間病房和6張病床,家人看到她認真回收,皆十分感動,也都加入環保助人的行列。
2006.04.10 中國時報
奉獻24年 吳彩珠夫婦榮退
陳志成/彰化報導
彰化市慈愛殘障教養院長吳彩珠今天感恩彌撒後退休,該院主任周既中─她的丈夫,也和她同時卸任。接任院長的徐世昭神父,曾為彰化縣聖家、聖智啟智中心主任。
天主教慈愛教養院,民國七十一年成立,廿四年來照顧上萬名重度、極重度智障、肢障的孩子,訓練生活自理、栽培就業。彰化本院收容兩百八十人,台中市大德國中對面即將啟用的分院,容納八十名。
五十九年,吳彩珠參與創辦彰化博愛中心,照顧殘障、訓練就業。之後瑪莉諾修女總會提供大埔路一千七百坪土地興建慈愛教養院,聘任她擔任院長。
六十八歲的吳彩珠,奉獻殘障教育、爭取殘障權利與福利卅六年獲得肯定。七十二年,吳尊賢公益文教基金會頒給吳彩珠愛心獎。七十五年,教宗召她到梵諦岡授與金質十字獎章。前年底,「有感於吳院長犧牲奉獻的崇高精神與具體貢獻足為師生表率」,靜宜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陸軍裝甲兵出身的周既中,江蘇省人,年長本省籍的吳彩珠十歲,曾任東海大學教官、僑生輔導室主任,退伍後服務於慈愛,是院長重要的助手。
寒流來襲,氣溫下降,各級中小學放學時常可見到心急的父母在寒風中守在校門口,等著接小孩。如果有一些爸爸媽媽,也將機車在寒風中升火待發,但即將接送的卻不是自己親生子女,這種情操是不是很偉大?
這是高雄縣大樹鄉溪埔社區和久堂社區參與內政部「社區旗艦競爭型計畫」的部分內容,「溫馨接送情」這一幕天天真實上演,令人感動。
志工爸媽 溫馨接送情
溪埔社區發展協會志工詹麗珍透露,這項旗艦計畫,發展成熟的溪埔社區邀集其他6個社區一起參加,共同經營許多項目。由於現代社會離婚率高,導致單親家庭日益普遍,規模不大的溪埔國小就有25名單親家庭孩童,這類家庭經濟情況較差,家長又忙於工作,於是協會和校方合作推動課後輔導。
當輔導課結束時,通常天色已晚,寒冬季節更如此,但家長經常因為忙於工作,分身乏術,導致所有學生都已下課,他們還在癡癡地等,令人同情。
協會招募了40位志工爸媽,負責接送單親或弱勢家庭子女回家。這些志工爸媽,孩子通常已念高中或大學,可以照顧自己,她們就默默行善,在淒風苦雨中,用機車將孩子載回家。
「看到小孩子在後座緊緊摟著志工爸媽逐漸離去的身影,我們都說這是『幸福分享』」。志工爸媽也認為,這不僅是他們帶給單親學童幸福,學童也帶給志工爸媽幸福!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社區發展協會這次也邀集7個社區參加旗艦計畫,團隊中的「母雞」是社區發展經驗豐富的歸來社區,擔任社區理事長的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師施丞貴敘述他們的團隊發現獨居老人及協助經過。
照護老人 在地化服務
事情是因為阿菊囑託在屏基上班的志工代為拿藥,才被志工發現,阿菊原來長期一人獨居,於是立刻轉介給「平安幸福服務站」(歸來社區為旗艦計畫取的名稱)。服務站執行秘書林易蓁表示,阿菊六十多歲,曾中風,左手不能動,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卻未被納入中低收入戶照顧體系,社政單位也未發現,主因是阿菊有住宅,因此經濟條件不符,但這卻是急需照顧的對象。
平安幸福服務站於是每周派志工林易蓁展開居家服務、心理輔導、用藥指引服務。老人的子女不願親自照顧母親,林易蓁就曉以大義,勸他們體念老母的心情。老人面對老化,有無盡的恐懼,志工為他購買念佛機、佛珠,協助給予宗教信仰,使其心情逐漸穩定。
施丞貴說,很多其他社區對於老人照顧缺乏觀念和志工,於是他們的旗艦計畫展開「關懷老人志工」種子培訓,共完成訓練102位志工,師資來自屏科大等大學社工系教授,未來要讓老人照護工作「在地化」,「老人不見得需進住養老村,在地的照顧才符合人性的需要」,未來還要培訓「醫療保健志工」,展開慢性病的防範及推展健康管理。
【2006/03/03 民生報】
2006.03.05 中國時報
螢火蟲點燈 照亮原鄉兒讀書夢
黃筱珮/台北報導
「太感謝了,二鍋頭順利賣出!謝謝這位大哥!」「又有愛心人來捐款了,謝謝!」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感謝聲響徹雲霄,一切都是要援助貧困的原住民小孩完成讀書夢。愛心就像螢火蟲一樣,一點一點的微弱光點,叢集成閃耀動人的光芒。
嚕啦啦休閒車隊昨天發起「照亮角落,點亮未來─螢火蟲計畫公益嘉年華」,有二手物品義賣、跳蚤市場、攀岩等節目,所得全數當成原住民小朋友的就學基金。
「螢火蟲計畫」的活動連絡人林夢萍表示,活動緣起是因為車隊進入武界部落,經由老師和居民的通報,發現一位成績很好、家境卻很貧困的國二女孩,名字叫做「庭庭」。
經訪談和訪視,林夢萍得知,庭庭的父親酗酒,媽媽離家出走,親戚輪流照顧小女孩;上了國中,庭庭翻山到霧社住校,就近由叔叔照顧。假日她回武界照顧父親,同時打工賺零用錢。
進入庭庭的家,家不像家,地板處處是裂痕、廚房裡沒有什麼食物、浴室是由幾個木板搭起來的,「很透風」,臥室的床是一張木板,家人就擠在一起睡覺。
捐款逾五十萬 超過預期
成績不錯的庭庭,牆上掛著獎狀,問她國中畢業想讀什麼高中?她頭低低的,很久之後才說想讀護專。算一算,念完護專,需要廿四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庭庭不敢奢望,所以不敢說。
剎那間,林夢萍覺得庭庭像隻被遺忘的螢火蟲,努力在偏遠的山地部落發光。「我們想幫她從角落飛出來,把光照得更遠更亮。」
林夢萍大約一個月前,在網路上、自己的「黑玫瑰部落格」放上這個計畫。「一開始只是希望嚕啦啦的成員共襄盛舉,後來知道消息的人愈來愈多,捐款已經超過預期。」
到昨天為止,捐款已經超過五十萬元。林夢萍說,為庭庭募到的錢,將交給學校老師管理;多出的款項,則將幫助下一隻、下下一隻「螢火蟲」,讓更多部落的孩子得到援助
2006.03.05 中國時報
螢火蟲計畫 聯勸:不鼓勵個募 讓社福團體接手
黃筱珮/台北報導
「愛心感人,但作法可以修正。」聯合勸募秘書長周文珍覺得「螢火蟲計畫」立意良善,但建議嚕啦啦休閒車隊的朋友,繼續尋求需要幫助的個案,然後轉介給社福團體接手,給予更周嚴、更長久的幫助。
周文珍說,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很多,從之前的「張家三兄弟」事件就可以知道,只要哪裡有需要幫助的消息,善款就會大量湧入,但是捐款的管理遠比募款要難得多。
周文珍說,捐款人如何得知自己的善款是否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個案真的一圓讀書夢了嗎?公益需要專人長期的監督,確保受助人的權益,也給捐款人妥善交代。
日前立法院一讀通過「公益勸募法」,規定個人或政府不得對外募款,必須由政府立案的社福團體才能為之,周文珍說,在不久的將來,「螢火蟲計畫」將變成違法的募款活動,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支持愛心,但不鼓勵個人發起募款」,周文珍說,愛心必須要用對方法,才能如涓涓細流,長長久久。
周文珍建議嚕啦啦休閒車隊的朋友,可以和家扶基金會等社福團體聯繫,把希望就學的貧苦孩子轉介過去,並討論如何運用已募得的款項,共同規畫。
950620
署立台中醫院的小病患今天都很快樂,因為麥當勞叔叔到醫院為小朋友帶來逗趣的活動及說故事,他還為小朋友宣導洗手五招「濕、搓、沖、捧、擦」的重要,並一一到小兒科病房慰問小病患及致贈禮物。
「麥當勞叔叔全台醫院巡迴親善拜訪」活動今天來到台中醫院,為了給住院的小朋友有別以往的全新感受,特別安排麥當勞叔叔說故事,希望透過活潑逗趣的表演,帶給小朋友關懷與歡笑,讓小朋友忘記病痛。
麥當勞叔叔一出現活動現場,立刻受到小朋友的歡迎,除了說故事外,麥當勞叔叔還以生動的話劇表演宣導洗手五招「濕、搓、沖、捧、擦」的重要,更帶領現場的大小朋友一起動一動,中間並穿插魔術表演,讓這些小朋友暫時忘記傷痛笑開懷。
在說故事表演結束後,麥當勞叔叔還到病房,一一探視因行動不便而無法親自到場觀看表演的小朋友,在病床邊麥當勞叔叔親切的問候,為小朋友帶來歡笑,不過,也有小朋友看到麥當勞叔叔嚇得「哇」的一聲就哭出來,急忙由護士小姐上前安撫。
醫療奉獻9人1團體得獎
3/26/2006 9:35:50 AM
〔自由時報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
「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昨天頒獎,陳水扁總統出席致詞時表示,這一年來,國內醫界面臨健保改革和禽流感防治等嚴峻挑戰,期望藉別具意義的醫療奉獻獎,激勵醫界士氣。
陳總統說,所有醫療奉獻獎得獎人,長久以來懷抱慈悲喜捨的精神,默默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他代表政府和全體國人,向所有得獎人致上最高的敬意和感謝。
今年醫療奉獻獎的個人獎共有八位,分別是:醫師張裕泰、翁瑞亨、蔡孟宏、石朝儀、護佐鄭明滿、神父高國卿、匈牙利修士晁金名、以及照護愛滋病患的「關愛之家」創辦人楊捷。
醫療奉獻獎的特殊貢獻獎則頒給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及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沉銘鏡,他長期從事先天遺傳血友病患的醫療照護工作。
團體獎則頒給致力於國內外大小義診不下百次的
台灣路竹會。
陳總統也表示,台灣的整體醫療環境雖然受國際肯定,但不該因此自滿,更應正視地區性或個體性的醫療需求,將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分配及運用,才能讓所有民眾都享有「醫療無礙、健康無虞」的基本保障。
高雄縣鳥松教會
免費輔導弱勢童
記者:張娜娟 攝影:駱恩宏 高雄 報導
(修改:2006/12/21 10:05:20)
為讓弱勢孩子的學習路不輸在起跑點上,高雄縣鳥松教會特地設置免費的安親班,專門輔導單親家庭孩子的學業,這份善心感動專門研發教學軟體的企業,他們也提供免費課程,讓弱勢孩子更有競爭力。
過節的氣氛感染整個教會,因為每一位小朋友都提前收到蘇牧師送的聖誕禮物,不過今年很不一樣,因為教會免費課後輔導孩子的善心,讓蘇牧師收到一份大禮,也就是企業送的大紅包。
教會的課輔班專門照顧單親,外籍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份善心也讓企業主動加入,提供自家研發的國小數位課程,給他們免費使用。教學軟體業者邱程祈:「透過教會這麼慈善的單位,針對貧困的孩子開立的安親班,我們就可以就我們的課程,來當成他們輔助教學的工具。」
記者:「你喜歡玩那一種?」安親班孩童:「自然科學,我覺得很有趣,有些不太懂得可以再複習一下,我最喜歡自然的東西,因為那裡面有比較多,關於動物的東西。」
蘇牧師說,電腦課程從遊戲中學習可以彌補孩子課堂上的不足,加上教會的關懷,讓弱勢孩子的教育更完整,學習路上更有競爭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