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經驗與心得

抗病經驗與心得

9 条评论:

David168 说...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

林淑娥(歡迎轉載)

---這家人多年來克服各種慢性病及癌症之經驗與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

十多年來,為了回答眾多慢性病及癌症患者的詢問,及分享本人的經驗,於是草擬了一份自然療法的大綱,提供給來訪的人作參考:
每天喝小麥草汁二到三次,每次用量約40~60公克,打汁生喝,非糖尿病患及非末期癌症者,可加少許蜂蜜無妨。小麥草有豐富的葉綠素、蛋白質..等,常喝可淨化血液、降低膽固醇、改善體質、排泄素小,身體自然就會健建。它是一種溫補的食物而非藥物,更不同於一般草藥,可常期服用,絕沒有副作用。但嚴重肝功能不好者,因缺乏酵素,喝小麥草汁不易消化,會有脹氣及嘔吐感,請少量多餐並稀釋後再喝。
每天至少喝水(最好是過濾生水)一○○○CC以上,水是萬藥之王,多喝水有助清潔內臟及排毒,皮膚也比較不會長斑。
每天洗熱水澡或溫泉浴一~二次(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不宜太久),洗前先喝五○○CC生水,儘量使泄汗排泄廢物,亦可促進血液循環。
隨時隨地作深呼團(想起來就作),使氧氣到達身體的每個部位,細胞缺氧容易致癌。
每天至少排便一次,若兩、三天不排便,最好要灌腸(用灌腸器汲取溫水從肛門灌入大腸內若干次即可排出),以免糞便積在體內造成自體中毒,便祕是萬病之源,服用花粉有效,但不可過量。
多吃清潔生菜水果,維他命C可抗癌、治病。每天喝一湯匙的陳年米醋(可加少許蜂蜜,再加水二○○CC沖淡)或一個檸檬最好連果肉一起在飯後吃,對身體健康有益。比較適合生食的蔬果如下:檸檬、鳳梨、柳丁、楊桃、芭藥(便秘者忌食深綠色芭藥)、西洋生菜(結球萵苣)、蕃茄、酪梨、胡蘿蔔、白蘿蔔、高麗菜、綠豆芽、苜宿芽、玉米(熟食)、萵苣、茼蒿、蕃著葉、大頭菜、馬鈴薯(要熟食)、空心菜、芹菜、格藍菜、菜心、香菜、豌豆芽、海帶芽要地瓜(熟食)。
斷食(正式稱絕食)療法的治病效果奇佳,但不能常作,要有毅力、耐心、信心去實行,效果有如吃特效藥,請參考有關書籍或請專家指導,以策安全。
忌食煙酒、洋蔥、茄子、韭菜、芒果、咖哩、麻油、人參、補藥、水蜜桃、紅蒜頭、白菜、辣椒、花生、紫菜、蓮子、椰子肉、蘆筍、百香果、奇異果、李子、葡萄、濃茶、甜食、海產行食物、雞、鴨、排骨、豬腳、豬皮、牛肉、羊肉、牛奶等。常吃動物的筋、膜、皮、頭、掌、排骨等,含有膠質(煮後湯冷卻容易結凍)的食物,容易致癌及引起各種慢性病。
作病理按摩,如手掌、腳底及全身穴道指壓按摩,按摩時會痛,但效果好。拔火罐、刮痧亦可促進血液循環。
常運動,如散步(不可走太慢)、甩手、體操、慢跑、快步走、爬山(或爬樓梯)、游泳、瑜迦等。經常保持心情愉快;以上方法雖然簡單,但還是要有耐心,努力不斷的實踐,再配合堅強的求生欲,人人皆可重獲健康,因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註:所謂慢性病是指長年累積之各種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頭痛、鼻竇炎、甲狀腺腫、痛風、骨刺、風濕、關節炎、糖尿病、頭痛、胃腸炎,便祕、膽結石,各種癌症,,,,等。

David168 说...

李豐醫師(女醫師)的抗癌心得
李豐醫師(女醫師)

簡歷: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加拿大多倫多研究所

經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病理科 副教授



與淋巴癌和平共處,是我此生最大的挑戰,可是感恩它,讓我學到很多, 也獲得很多難得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健康必須靠自己。



負面思想 影響療效

三十年前,當我還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研究所進修,正慶幸尚有一年,研究所的功課便可以結束時,竟被發現患了癌症。手術證實是癌症的第二天,我工作機構的老板來看我。首先,說了一大篇他心裡如何難過的客套話。然後告訴我,在社會上做事,好比一個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只要中間有一個小螺絲釘停止工作,都會影響整個機器的工作效率。接著,他指著我說:「而你,顯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工作,所以,很抱歉,請你馬上辭職。」

當我的男朋友也明顯地疏遠我時,我了解到,自己竟完全被孤立起來。我不但失去工作,已被社會遺棄,也被愛自己的人遺棄,而且,還被自己的健康所遺棄。我的生存價值,幾乎完全被否定掉。因此,我的情緒降到最低點,我想到自殺。

癌症經過手術,很多個療程的放射性治療,因為療效不佳,經過一年多,仍然時好時壞地原地打轉,癌並沒有完全消失。最後只剩下化學治療一個辦法。當時的化療,以目前的眼光看起來,是相當粗糙的。治療了一段時間後,血小板變得很少,不小心一碰,到處都會瘀青,如果內部大量出血,就可能致命。與主治醫師商量,是否可以暫時停止治療,主冶醫師竟然不同意。在這種「吃藥會出血致死,不吃藥又會病死」的情形下,做病人的我,的確非常為難。考慮再三,決定作個反叛的病人,我自己把化學治療停掉了。現在回想起來,是當年的反叛救了自己。



丟掉藥罐子 調養身心

直到回到國內,回到熟悉的環境,不但重新獲得舊日友情的溫暖,而且,還很幸運地恢復了工作。這些轉變,使我的情緒漸漸由消極轉變為積極,癌雖然還在,我卻漸漸學到如何與它和平相處,它並沒有再發。可是由於身體很孱弱,治療後的副作用層出不窮,不斷住院又出院,我也變成肚量很大的藥罐子。一直到十多年前,因為高燒兩個星期不退而住進了台大醫院,經過諸多檢查及會診,醫師宣佈我第三度得到肺結核。當時我當然很沮喪,可是也只好乖乖認命,照醫師的處方服藥。在服藥第三天抽血檢查時,竟發現還因服抗結核藥物而罹患了中毒性肝炎。於是我很自然地又反叛醫命,停止服藥。每天不是睡覺,就是靜坐。經過一個月,再照胸部放射線檢查,發現醫師說的肺結核竟然不見了。這個發現讓我瞭解,一個月前的肺結核應該是誤診,因為肺結核是不可能不吃藥而在一個月內痊癒的。

這個發現,讓我不斷深思,平白吃這麼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我以後到底是會因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死?這次住院,讓我下了決心,從此不再靠藥物,果然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吞過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



信念:健康靠自己

方法:自我反省

這次住院,也讓我看到了西醫的極限,我開始深思除了藥物以外的方法,我也讀了不少書,也去探討甚至淺嚐了不少民俗療法,發現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靠自己,靠自己去做觀念的修正與飲食生活的調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發現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從此以後,我沒有再住過院,近年來連感冒都很少了。觀念的修正,其實就是自我反省。



「我好好的,為什麼會得癌症?」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

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在加拿大唸研究所時,所以會得到癌症,同樣是其來有自。首先,我天生怕冷,卻選擇到加拿大唸書,基本上已經違反了健康的大原則。其次,為了負擔家計,邊唸書、邊工作。常常為了多省下一些錢寄回家,以致於早、午餐都只吃一個三明治夾起司,到了晚上,才煮些麵條並搭配超市冷凍的青豆及便宜的雞胗、鴨胗。事後,我才明白,原來自己長時間吃進許多可怕、有害健康的食物。再加上老闆又是猶太人,對員工非常嚴苛,其身心所承受的壓力自然是可想而知。在那段工作緊張、沒有朋友,一天天重複著上班、下班及唸書的日子中,健康情形自然是每下愈況。還好,後來癌症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樣的環境,找到生路。



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

其實,身體發生了疾病,並不是細胞叛逆,違反了主人的命令,而是主人無知,拚命對細胞加壓,卻不知道早已超過細胞能夠容忍的限度,於是,細胞只好應變。生病,不過是受不了委屈的細胞在喊救命的聲音而已。如果把觀念改一改,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心生慚愧,而努力自我反省,並感恩不盡地以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改變,儘量善待自己的細胞,努力不讓它們受到委屈。如有需要,再配合適當的醫藥治療,那麼,即使是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仍然有很大的痊癒空間。而且,不只癌症,得任何病即使治好了,不表示已經完全痊癒。若不善加調整觀念及生活、飲食,也都可能再得病。

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位已治療好的鼻咽癌病人,二十六年來癌症沒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圍著而已。所以,改善體內環境,使癌細胞沒法生長,是個一輩子的功課,偷懶不得。



調整飲食習慣改善體質

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體質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一般人的營養,都是從嘴巴吃進去的。這是說,製造體內負責新陳代謝的每一個細胞的材料,都是由飲食而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這麼說:你就是由你吃下去的食物變成的。所以,如果飲食中充滿致癌性物質,日後又怎麼可能不患上癌症?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個使食物的品質發生改變的因素。因為食品添加物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質,如果常吃加過工食物,到底會同時吃進多少致癌物質,還真沒有辦法知道。飲食的量,也會影響營養。過去,在貧窮的時代,吃得不夠,營養不良,當然會影響體質。現在,經濟情況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造成營養不平衡,也累垮消化組織,引起所謂的文明病,像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等,使體質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情形,要做的飲食習慣改變,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不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五種癌一定要吃素 吃素身體越來越好

我自己的例子是做瑜伽做到第五年時,只要一有任何肉類進到嘴巴,就會不自覺地吐出來,由於並沒有任何宗教因素驅使我非吃素不可,因此,我知道,面對這種情形,是腸胃要求我不要再吃這類食物了。一直到今天,吃素十多年,看著自己的身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愈來愈好後,每當遇到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患者時,我一定會力勸這些病友要改吃素食,至於其他癌症患者則可依照「四條腿的先不要吃,兩條腿的慢慢戒,最後再從沒有腿的著手」的原則,逐步改掉吃肉的習慣。

至於為什麼這五種癌友一定要吃素?因為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荷爾蒙息息相關,而肉類不但含荷爾蒙多,而且也易轉變為荷爾蒙,增加致癌因子。其實腸胃原本只需要穀物、蔬果,就足夠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一味地吃肉,只會增加腸胃的負荷,累積有害身體的不潔物罷了。



飲食如藥,須先了解病況體質,妥善配合

全然生食 並非人人於各條件下都適合,有人問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生機飲食?吃素食可以吃蔥蒜嗎?

我的經驗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完全用生食,而且,嚴格說來,東方人的體質大部份都不適合全然生食(須配合熟食天然穀類等。),如果一定要吃生食的話,最好先找對生機飲食也有體驗的中醫師把把脈,作整體評估,看看體質是否適合吃。至於蔥蒜的問題,以蒜來說,一個人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話,絕對不需要靠蒜來殺菌,而蔥則會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及情緒變化,對健康不見得有正面幫助。

吃素不要奶蛋,一樣健康。又有人問說吃素食時,需不需要喝牛奶、吃雞蛋?我認為牛奶是養小牛的,不是養人的:至於雞蛋原本是孵小雞的,其實,一粒糙米就像雞蛋一樣是完整營養,多吃糙米,與吃雞蛋沒有兩樣。

或許有些人認為,不喝牛奶、不吃蛋,無法攝取足夠的鈣質,事實上,鈣質並不一定要從蛋類和牛奶中攝取,一切有根的蔬菜基本上都含有鈣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擔心鈣質攝取量不夠的話,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其實,骨質疏鬆的問題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根據調查顯示,全球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最高的地區是阿拉斯加,其次是美國和歐洲,中國大陸則很少,原因為何,因為阿拉斯加人常年吃魚,美國和歐洲人民又經常吃肉所致,換句話說,沒吃肉、牛奶和蛋類,像中國大陸人民並不會因而罹患骨質疏鬆症。

只要多運動、多吃糙米和全麥麵包,自然就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

運動是改變體質最根本的辦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抵禦外侵的毒物、或癌症的能力。只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和身體外的大環境,都有過多有害的因素,使身體的這種免疫能力發生障礙,疾病和癌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運動,則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

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那時,憑良心說,我並不喜歡爬山。我參加爬山,可以說是被我丈夫強迫的。(註:大眾感恩這慈悲的眷屬長年照顧她,於此致敬致謝!)每個星期日,他早就把背包、乾糧、水壺準備好了,然後把我拉起來上路。這是因為我的身體太過虛弱的緣故,爬那樣的山,對我仍然是件苦事。他說我那段時期的山,是出太陽怕走、下雨怕走,吹風怕走。其實,之所以會出太陽怕走,是因為經過治療以後,我的體質很差,曬了太陽,皮膚就會發癢。之所以會下雨怕走,是因為我怕感冒。經過治療,我的身體很差,簡直不能同別人比。普通的天氣,別人不容易感冒,偏偏我卻會感冒。之所以會吹風怕走,也是有原因。治療以後,我的血液循環很差,手腳常都冰冷。爬山時,別人是一爬就出汗,我卻要爬了半天,身體才會熱,如果有風,則會反而越走越冷,很受不了。儘管這樣,我的爬山時走時停,但時間累積下來,我還是嚐到了它給我的好處,我的健康竟然緩緩地在進步。現在,癢的問題,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風雨對我來說,也不是阻力。經過不斷磨練,而今,我的爬山和走路的本領,卻已越來越有進步。過去,走短短的路,便要流?

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

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

三十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除了爬山、走路、慢跑以外,我也曾經花不少的時間,在做瑜伽、氣功和靜坐的鍛鍊。那些鍛鍊,開始時,什麼成績都看不到,可是久了以後,身體還是在改善。不過,一般瑜伽老師不是要求學生「再彎一點,再彎一點」,就是以極快的速度教學。

事實上,瑜伽要做得好,慢及足夠的熱身運動是不可少的兩大要件。就像我自己就曾經花了一個小時學「攤屍式」:花兩年的時間學熱身運動,結果,身體不但愈來愈健康,感覺也較以往靈敏許多。



每天運動四小時,換取生活品質

自創禮佛瑜伽,修心又健身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夠身體力行的人卻不多。我自己自從開始做瑜伽、爬山、靜坐後,每天維持四小時的運動量。四小時!對許多人來說,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如果每天運動四小時,可以使剩下的二十小時比較舒服:如果成天不運動,二十四小時都不舒服,你選擇那一邊?

〈註〉:李豐醫師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三、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他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近幾年,她還自創一套禮佛瑜伽,在跪地膜拜時融入瑜伽之動作,既可修心又能健身。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四招

多活三十年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病魔,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

學習笑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剛開始學笑,其實不是真心想笑,而是勉強去把嘴巴拉成笑的樣子,可是久而久之,心裡自然會加以配合,真的變得成天都開開心心的樣子。得到癌症以後,學笑便成為我的生活課題之一。

有一次,一位病人眉頭深鎖地來找我,我看到她鬱鬱寡歡的樣子,便問陪同母親前來的小女孩,「妳媽媽怕不怕癢?」小女孩說「怕癢。」於是,我悄悄地告訴女孩,「以後媽媽躺在床上的時候,妳就搔她癢。」結果,這位母親在每天大笑一回的情形下,慢慢地紆解了深鎖的眉頭。



生氣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自己

學習不生氣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功課。因為我為人耿直、又愛打抱不平,一看到不合理或不公平的事,拔刀相助的精神便來了。自從我了解「生氣的定義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我自己。」以後,我便開始努力去實踐,不過,積習難改,我的這個過程還是經過了四、五年,才看到一點點成績。剛開始,別人挑釁我,我還是會馬上反應,接著便後悔:然後,我會看到別人在挑釁,我會看到自己快要動氣,於是,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我漸漸不需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你好可憐。」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恭喜病人得癌症

持正面的態度對疾病的療效有極大的影響。

像我得癌前期,由於挫折連連,對人生、前途無信心,療效不彰。但得癌後期,由於對人生、前途恢復信心,雖然沒有治療,身體卻反而慢慢好起來。

因此,自從我的健康進步了以後,除了我的專業,我最樂意做的一件事,便是為癌症病人打臐C每當一個垂頭喪氣,以為末日將至的癌症病人,被介紹來看我以後,往往經過一番疑問的解釋,尤其是當他看到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朝氣蓬勃地站在他的面前,他的信心便很容易地能建立起來。於是,這個垂著頭,苦著臉進來的病人,結果,卻能昂起頭,臉上充滿笑意地踏出我的辦公室。我做的事,並不是顯露奇蹟。只是,我讓那些癌症病人看到「希望」,讓他們的情緒,能很快從消極變為積極。

甚至有癌症患者來找我時,我會說「恭喜你得癌症」,對方一聽,自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我解釋,「假如你不得癌症,怎麼會改變飲食習慣?怎麼會開始運動?又怎麼會學笑呢?再說,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一天天地有品質,這樣一來,怎麼會不值得恭喜?」於是,對方一聽,果然對自己罹病的情形釋懷了許多。待患者情緒比較平穩地,要離開時,我又會說,「再恭喜你一次。」對方一聽,又是一頭霧水,「既然之前已經恭喜了,有什麼事還值得再恭喜一次?」這時,我會不疾不徐地回答,「我把三十年來對抗癌症的養生經驗一下子交給你,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就這樣,對方帶著飽滿、知足的感覺離開。



善用「多賺30年的法寶」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從負面思考,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就像我先生為了我好,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以免我下了班後,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運動,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再說,真有什麼重要的事,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何須罣礙在心?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心真的放鬆,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我的方法是從清抽屜開始,久已不用的東西,馬上送走、放開,衣服物品也是,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三十多年」。為何如此?笑、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



改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些年來,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共同奮鬥,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鼓勵,努力活下去。我們發覺,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自省,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

營養是細胞藉以維生的資糧,如果天天吃下充滿抗生素及賀爾蒙的家畜肉類,細胞想不生病也不成。充滿農藥及加工化學物質的食物,也會使細胞中毒。只有回歸自然,才能使細胞恢復生機。

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把養分及氧氣帶到該去的地方,對生病的細胞,尤為重要。如果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心理的調適,極為重要。要知道,自己身體裡的細胞,到底是聽自己的還是聽別人的呢?當然是聽自己的。那麼,自己對細胞下達的命令,便不應下那些不利於細胞的命令,例如生氣、煩惱、消極....,細胞無外顧之憂,才較容易應付內患,對癌的免疫能力,才容易增加,才是根本解決癌症的辦法。自我反省乃至身體力行,只要堅持,這些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而且,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甚至癌症,都會自動讓步,讓健康的細胞抬頭。

David168 说...

我打敗了肺癌
方斌(北縣讀者)
2005.12.29  中國時報





敝人於2003年10月罹患肺癌3B,原本醫師認為只剩十個月左右的存活期,但在敝人不放棄任何醫療機會,接受了四次化療、29次電療之後,加上自己心境、飲食、作息的調整,至今,經三、四次儀器檢驗追蹤,癌細胞已看不到了。謹提供如下經驗,分享癌症病友。

飲食 要注意什麼


1.杜絕煙、酒、油炸、醃漬品、辛辣以及不新鮮的食物,盡可能吃蒸、燙新鮮的食物。

2.不要吃打抗生素或飼料養的雞、鴨、鵝、魚,盡可能吃來路清楚的土雞及深海魚。

3.不要吃太精緻的食物,改吃五穀米、糙米飯,以海鹽替代精製鹽,勿用味精。

4.不要吃人參,可以的話,每天吃一或二粒靈芝孢子粉,增強您的免疫力,同時也可儲備未來接受治療時的抵抗力。

5.盡可能吃有機蔬果,可生吃或汆燙片刻即可,以防酵素流失;可以的話,把飯後吃水果的習慣改為飯前吃。

6.未接受化療、電療前,盡量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可以的話每天早上空腹吃黃肉地瓜連皮一塊吃,攪拌馬鈴薯泥或紅蘿蔔汁都很好。

7.一旦接受化療,可以吃新鮮的魚肉及低脂肪、高纖維、高礦物質、高蛋白食物。即使缺乏胃口也要吃,以維持起碼的體力應對療程的消耗。

8.癌患多屬酸性體質,應多食用鹼性食品來改變體質。

9.日常飲用水應飲用純淨的水、蒸餾水或煮過的水。建議多喝以排除體內的毒素。

起居作息 要注意什麼

1.千萬別熬夜,睡眠要很充足,夜晚十點鐘就寢最理想,不要超過十一點。中午也能小睡最好,充裕的睡眠能增強您的免疫力。

2.每天清晨到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能做氣功或吐納最好,培養適度的運動。

3.最好找個空氣清新、流通的居住環境,避免密閉空間、二手煙及化學物質充斥的場所。

4.在治療中或治療後的初期,可以的話謝絕親友探訪,因為此時的身體較無抵抗力,很容易感染病菌,尤其應拒絕有感冒的親友來訪。

5.治療中及治療後的調養期間,最好不要到公共場所,出門也應避免大眾運輸工具,遠離車輛的排廢氣。無可避免時,應有隨時帶口罩的習慣,學習自保,切勿讓病菌侵犯復原中的您。

6.盡量培養平心靜氣,不要急躁,更不可以動肝火發脾氣,不要給自己壓力。

抗癌成功的例子很多,也因個人體質不同方法也有很多種,活著就有希望。請放開心胸面對,只要不輕言放棄,成功的機率很高。

衣著 要怎麼穿

1.應穿寬鬆、舒適的棉質衣物,避免毛料及透風不良的衣物。

2.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寧可多穿勿少穿,顧好身體勿感冒。萬一感冒時不能輕忽,盡快治好避免引起併發症。

David168 说...

糖尿病友大會師 分享抗病經驗


 記者陳柏儒/沙鹿報導
《2006/11/10 》

 國民健康局為了讓糖尿病患透過團體運作,交換抗病經驗並彼此督促,也讓高危險的家屬認識保健方法,藉由醫院或衛生所成立 447個病友會, 10日並邀集各地病友家族在沙鹿鎮翔園教育訓練中心大會師,同時有一系列闖關遊戲,讓病患體驗重症的不便與情境,鼓勵病患加強自我管理,交換彼此經驗。
 大會師活動有健康操競賽與創意點子演出,還邀請運作良好的家族分享病友互動經驗,虎尾鎮衛生所唐伯母俱樂部更以歌仔戲演出糖尿病失控的失明、截肢、中風危險,會場後方則有各式保健食品、儀器展示。
 原住民鄭德興在台東武陵部落成立糖尿病友家族,每天透過部落廣播系統,邀集大家一起運動,身為原住民的他也因為糖尿病戒酒,明年將推廣至其他部落。
  70歲的謝豐聰罹患糖尿病 18年,親自試驗各種藥品、食物,觀察血糖變化情形,任為研究 3年只有自己應用,不符合經濟效益,四處與人分享心得,認為糖尿病的控制知難行易,只要觀念正確大家都可以戰勝糖尿病。
 蔡姓病友則說,他 10多年來自我照顧的經驗,糖尿病友想有效控制血糖值,控管飲食占 4成,運動與服用藥物各占 3成,做好這 3項,就可以過正常生活;同時每天自我檢測、記錄血糖值,服用醫師開的藥物前,應先比對資料,避免不當服藥產生負面作用。

David168 说...

巴金森氏症病友會 病友分享抗病經驗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01.7.1

 在做胚胎腦移植手術前,我站著會往前倒、坐著則往後倒,手不停的抖動,連吃東西都灑得一身都是,洗澡也要靠家人幫忙…,這些生活上的不便,在手術後都獲得解決了,現在不僅可以照顧自己,還可以外出練法輪功,上個月才從泰國玩回來,這一切有如自己又重新活了一遍般,我的內心真是充滿無盡的感謝」,五十歲的黃先生是巴金森氏症患者,他以親身經歷見證胚胎腦移植在巴金森氏症上的治療成效。

 巴金森氏症病友會昨日在三總舉行,百餘位病友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彼此對抗巴金森氏症的經驗與心路歷程,部分已接受「胚胎腦移植手術」或「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治療、行為能力因而獲得明顯改善的病友,更以自身為例,鼓勵病友們巴金森氏症不是不可治療的病症,要樂觀以對。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林欣榮表示,巴金森氏症的病理特徵是中腦黑質組織內的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當細胞退化超過五十%時,便會開始出現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的情形,目前對於巴金森氏症的治療,除了初期的藥物治療外,只要藥物療效不佳,都可利用外科手術治療。

 而「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及「胚胎腦移植手術」為目前治療巴金森氏症較主要施行的外科手術,林欣榮指出,腦深部電擊植入手術主要是在病患的腦部蒼白球或視丘及視丘下區域中,埋入電極,藉由電極通電讓局部神經細胞失去功能,就好像鬆開煞車一樣,讓病患肢體活動度變得較好。

 目前國內已有三、四十位病人完成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病情均有明顯的進步。五十歲的高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多年,由於身體僵硬與動作不協調,不但令他進食速度變慢,吞嚥也出現困難,在做了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後,進食困難的問題獲得解決,行動能力也改善許多,現在還可出門訪友,惟電極器材價格昂貴,約需七、八十萬,對病友來說,的確是一大負擔。

 至於胚胎腦移植手術,即是植入正在生長的胚胎多巴胺細胞,使之再生,林欣榮主任表示,目前國內已完成十例胚胎腦移植手術,其中一半的病患有四十到五十%的改善成效,而最好的改善效果更可達八十%,惟胚胎細胞取得較為困難,目前寄望幹細胞能培養出足夠的多巴胺細胞,現已進入動物試驗的階段,未來可望為巴金森氏症帶來新的治療契機。

David168 说...

青春期患僵直性脊椎炎 常被延誤
【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雅雯/報導】


年紀輕輕,卻常常渾身疼痛、一睡就翻不了身,家長可別等閒視之,因為孩子可能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
醫師表示,治療黃金期是發病後的2-3年內,不過許多幼年型患者,由於好發在活動力最旺盛的青春期,常常被誤以為是生長痛或是運動傷害,延誤了治療時機。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侵犯脊椎關節及其肌腱、韌帶等軟骨組織的慢性疾病,患者睡到清晨時常因僵化而疼痛,發作期間很長,具備休息不會好轉、但活動後症狀反而緩解的特色,當脊椎漸漸失去柔軟度,甚至會演變成嚴重的駝背,推估國內約有三萬至五萬人患病。

藝人余天父子都是僵直性脊椎炎病號,昨天與病友團體分享抗病經驗,余天表示,自二十多歲發作,一直以為是落枕、骨刺(新聞、網站),甚至吃黑藥丸吃到臉部水腫,症狀卻未緩解,有一次在秀場忍痛演唱,差點當場倒下來,一度以為演藝生涯將提前結束。

後來,余天經過醫師友人指點,才知道長久以來都投錯醫,也因為有這個慘痛經驗,當兒子余祥銓在19歲時,突然出現無法翻身、走路困難的症狀,立即去醫院檢驗,證實是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醫師建議注射恩博治療,從一周打2次漸漸減為一次,投入近50萬元醫療費,欣慰的是,目前余祥銓的疼痛能夠有效控制。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余祥銓的成功例子,說明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他表示恩博可以抑制發炎反應,美、歐都已經普遍應用於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國內雖然也列為適應症,不過因為價格昂貴,健保只給付符合條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沒有足夠的經濟力,民眾恐怕難自費負擔。

David168 说...

抗癌24年 林依芳分享人生路

聯合報/記者楊濡嘉報導/

2005.04.06

高雄市雪麗舞廳董事長林依芳抗癌24年,曾出自傳,直到最近才受邀演講抗癌經驗。她說,癌症患者一定要相信醫生,配合醫療,不要一味相信偏方,她抗癌期間聽從醫生的建議,養狗作伴,減少面對疾病的不安,效果不錯。

雪麗舞廳是國內少數有合法營業執照的舞廳,林依芳在民國71年接手至今。與林依芳熟悉的高市議員王齡嬌說,曾以為雪麗舞廳的董事長一定是不簡單的人物,認識林依芳之後才知道她的確是女強人,但不是想像中的複雜,反而生活單純,生病出書之後深居簡出,是她鼓勵林依芳把抗癌經驗透過演講讓更多人知道如何養生保健。


林依芳的家族在基隆經營船運、報關,她從17歲起接手家族事業,又從事過房地產、珠寶生意,但她說至今不用金融卡、信用卡、支票、行動電話,做生意都是現金往來。


今年57歲的她,33歲那年被醫生宣布得到血癌,到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設醫院做換血手術。民國86年,又被檢查出罹患肝癌,開刀割除有病的肝葉,靠注射干擾素延續生命,前年又因二度發現血癌再換一次血,與癌症搏鬥二十多年,目前仍可以神清氣爽的講述抗癌心得。


林依芳歸納經驗,認為一旦發現癌症,要配合正規醫療,要有不怕死的信念與癌症對抗,即使在病中,也要有適當的運動,得到抗癌的能量,大醫院的醫生通常鼓勵病人練太極拳、氣功或至少保持散步的習慣;要保持平衡的飲食,但避免進補。


她至今未婚,醫病期間,醫生鼓勵她養狗相伴,她養了六隻狗,待狗如家人。


從養狗的經驗中,林依芳認同面對疾病的人如能養狗,對穩定病人心情有幫助。


她曾將自己創業、抗癌經歷出書,最近開始應機關團體之邀演講。林依芳希望能以自己抗癌24年的經驗,幫助更多人面對病痛和生死。

David168 说...

勇抗癌症 和上帝搶時間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05年8月25日



「我不抽菸、不喝酒,卻得了肺腺癌,且一發現就是末期,醫生說我只剩三個月的生命,我真的無法接受……」四十五歲的蔡文貞,說起二年前發現罹患的過程,仍然難掩激動,但為了兩個孩子,蔡文貞勇敢接受治療,從上帝的手中,為自己搶回了兩年的生命。

蔡文貞說,兩年前有一回頭痛得厲害,到醫院掛急診,醫生告訴她,腦部及肺部都長了腫瘤,其中肺部的腫瘤超過六公分,已經到了末期,生命只剩下三個月。

蔡文貞說,她一直以為癌症是六、七十歲的人才會得到,她才四十多歲,怎麼會這樣?在丈夫的支持下,蔡文貞開始接受化療,化療的副作用嚴重嘔吐,一度讓體重直掉的蔡文貞想打退堂鼓,但看到一對兒女,「孩子還這麼小,我就這樣離開她嗎?不行,我要看著她長大!」就是這個念頭,讓蔡文貞一路熬了過來。

去年底,蔡文貞等到了健保給付的癌症新藥,現在蔡文貞終於不用再受嘔吐之苦,生活品質不僅改善,甚至還可以接送小女兒上、下課,對她來說,親情是癌症病患最大的支柱。

七十七歲的林蘇梅阿嬤,六年前診斷出罹患了肺腺癌,化療嘔吐的副作用,讓五十六公斤的林阿嬤體重一路掉到只剩下三十七公斤。但林阿嬤說,身體一定要有本錢才能對抗癌症,不管再怎麼吐,她一定都要吃東西,讓身體多少吸收一些營養。

林阿嬤二年前肺腺癌又復發,她很幸運成為肺腺癌新治療藥物人體臨床的病患,不用再受化療嘔吐之苦。現在她到處旅遊,林阿嬤說,除了家人的支持及照料之外,凡事樂觀以對,是她對抗癌病的良方。

David168 说...

郝明義太太的坎坷求醫經驗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專訪】

「我要把這本書獻給還在為自體免疫疾病受苦的心靈!」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月前在新書發表會上,哽咽地說著太太換了三家醫院、醫師診斷一改再改、住院一百零八天,才搞清楚病因,太太的坎坷住院經驗,讓他動念出書,希望別再有人受相同痛苦了。


一向幫人出書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最近出版自己撰寫的「那一百零八天」,書中紀錄他陪伴太太在三家醫院就醫、住院的一百零八天,太太還一度被醫師研判為敗血症住進加護病房。



G醫院:過敏性血管炎


郝明義的太太是在前年十月底因腸胃不舒服、輕微發燒、左臀部下側出現紅斑,到G醫院門診看腸胃科與皮膚科。皮膚科醫師說是皮下脂肪炎,三天後那塊紅斑擴大到十七公分長、十一公分寬,他們改掛同一家醫院的感染科門診。


他回憶,感染科醫師看過紅斑後,認為是蜂窩性組織炎,太太服藥後,燒退了,但關節開始疼痛,手部起紅疹,醫師說是藥物過敏需停藥。再掛同一感染醫師的門診,醫師這次診斷是過敏性血管炎,開了兩種新藥,一周後再回診。



Z醫院:得用放射治療


郝明義說,因為一周內病名三變,他們大感不安,太太病情也沒有起色,他們再找舊識幫忙安排住進Z醫院。檢查後,醫師說他太太的肝功能指數八十多,是正常值的一倍多。


他說,這個醫師對於肝功能指數八十多視為很嚴重的事,但幾天前,G醫院感染科醫師也提到他太太的肝功能指數一百六十多,卻沒當一回事,只開了止癢藥與保肝藥。


不過,在Z院住了五天後,郝太太本原本準備出院,卻在出院當天出現喉嚨痛、全身關節痛,之後開始發燒、沒有食慾,醫師這次說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發的「不明熱」。


接著,郝太太又開始出紅疹,感染科主任開始用類固醇治療。郝明義說,他拿前面一家醫院的病歷給感染科主任看,結果醫生說根本不是過敏性血管炎,而且可能要用放射治療。



找中醫 病況越來越差


聽到腿部紅腫,竟得用放射治療,郝明義說,那一刻他對醫院累積的懷疑與不滿,已經快爆開了。於是找了中醫師幫太太調理身體,但太太的病況一直往下掉,最後甚至休克、插上氣管,他決定把太太轉到T醫院。


郝明義說,轉院前一晚,太太因為敗血症狀況急刻惡化,緊急送進加護病房,那時他心中滿是疑問:為什麼Z醫院一直沒有理會前一家醫院診斷可能是血管炎?



T醫院:其實是血管炎


轉院到T醫院後,醫師診斷郝太太為自體免疫疾病,治療後狀況才好轉,終於健康出院。


郝明義說,其實第一家醫院研判是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的診斷是正確的,但醫師不肯多花幾分鐘說明,造成他的不安,也讓他們開始「逛」醫院,引發一連串的醫源性疾病。


【2007/01/2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