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湖北襄陽)人,俗姓高。幼學五經、老莊、諸史,後投國昌寺顥元出家。諷誦群經,易如反掌。年十三,參謁六祖慧能。三十歲到三十四歲,他在荊州玉泉寺從神秀學習禪法。久視元年(700)神秀因則天武后召他入宮說法,便勸弟子們到廣東韶州從慧能學習。神會去曹溪後,在那裏住了幾年,很受慧能器重。為了增廣見聞,他不久又北遊參學。先到江西青原山參行思,繼至西京受戒。景龍年中(707~709)神會又回到曹溪,慧能知道他的禪學已經純熟,將示寂時即授與印記。開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陽龍興寺,大揚禪法,人稱南陽和尚。這時他的聲望已著,南陽太守王弼和詩人王維等都曾來向他問法。 六祖入滅後二十年間,曹溪之頓旨沈廢,兩京之間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續樹法幢。普寂以神秀為達摩的正統,他自己則是繼承神秀的人。當時神秀門下的聲勢很大,他們所立的法統無人敢加以懷疑。神會禪師初至洛陽,欲振六祖之風,乃於開元二十年(732)正月十五日,設無遮大會於河南滑臺大雲寺,與山東崇遠論戰。指斥神秀一門「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欲確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統傳承與宗旨。並於天寶四年(745)著「顯宗記」(師已屆七十八歲高齡),定南北頓漸兩門,即以南能為頓宗,北秀為漸教,「南頓北漸」之名由是而起,於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 天寶十二年,北宗門下信仰普寂禪師的御史盧奕,誣奏神會聚徒企圖不利朝廷。師因此而奉敕黜離洛陽荷澤寺,遷住弋陽(江西)、武當(湖北)等地。翌年轉住襄陽,再轉住荊州開元寺般若院,這些都是北宗的人對神會的報復。神會雖過著貶逐的生活,兩年之間轉徙四處,但他的聲望並未下降。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起,兩京板蕩;郭子儀帶兵征討,因為軍餉缺乏,採用右僕射裴冕的臨時建議,通令全國郡府各置戒壇度僧,收取一定的稅錢(香水錢)以助軍需。這時神會尚謫居荊州,誣奏他的盧奕已被賊所殺,群議請他出來主持設壇度僧,於是他才回到洛陽。至德元年(756)神會已經八十九歲,當時洛陽寺宇已被戰火摧毀,他即臨時創立寺院,中間建築方壇,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支援軍費,對於代宗、郭子儀收復兩京起了相當的作用。亂平後,肅宗詔入宮內供養,並建造禪宇於荷澤寺中,詔請住之,故世稱荷澤大師。師在荷澤寺仍闡揚六祖之宗風。上元元年入寂,世壽九十三,敕諡「真宗大師」。 荷澤宗的基本理論,具見於神會所著的《顯宗記》和《傳燈錄》卷二十八所保存的《荷澤神會語錄》,以及敦煌出土的《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顯宗記》的思想內容,大體和《法寶壇經》的第四定慧品相同。「知之一字,眾妙之源」為荷澤宗之宗要。「知」即靈知,為達磨所傳空寂之心。迷於此知,故起我相(自我之心),妄計有「我、我所」,視客觀之外境為自己所有,常不能脫離自他、善惡等相對待之世界。若了悟空寂之知,愛惡之心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罪惡自然斷除,功行自然精進。 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記述荷澤宗的教義說︰「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空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由無始迷之,故妄執身心為我,起貪瞋等念;若得善友開示,頓悟空寂之知。......故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因此神會的禪也稱為「無念禪」,謂「不作意即是無念」。又說︰「法無去來,前後際斷,故知無念為最上乘。」又,宗密大師將代表唐代禪之荷澤宗總合傳統之華嚴教學,而主張「教禪一致」。 神會的法派,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大約繼續了一五0年,到唐末就中斷了。但於貞元十二年(796),德宗曾敕皇太子邀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搜求傳法的正傍系統,於是敕立荷澤神會為第七祖,並御製七代祖師讚文(宗密《禪門師資承襲圖》),敕碑置神龍寺。這是在神會圓寂後三十五年的事情。五代以後,只有當時與神會同門的青原行思和南嶽懷讓兩支禪宗系統日行繁衍,當年曾大力為南宗爭取正統的神會法系就寂然無聞了。
发表评论
1 条评论:
襄陽(湖北襄陽)人,俗姓高。幼學五經、老莊、諸史,後投國昌寺顥元出家。諷誦群經,易如反掌。年十三,參謁六祖慧能。三十歲到三十四歲,他在荊州玉泉寺從神秀學習禪法。久視元年(700)神秀因則天武后召他入宮說法,便勸弟子們到廣東韶州從慧能學習。神會去曹溪後,在那裏住了幾年,很受慧能器重。為了增廣見聞,他不久又北遊參學。先到江西青原山參行思,繼至西京受戒。景龍年中(707~709)神會又回到曹溪,慧能知道他的禪學已經純熟,將示寂時即授與印記。開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陽龍興寺,大揚禪法,人稱南陽和尚。這時他的聲望已著,南陽太守王弼和詩人王維等都曾來向他問法。
六祖入滅後二十年間,曹溪之頓旨沈廢,兩京之間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續樹法幢。普寂以神秀為達摩的正統,他自己則是繼承神秀的人。當時神秀門下的聲勢很大,他們所立的法統無人敢加以懷疑。神會禪師初至洛陽,欲振六祖之風,乃於開元二十年(732)正月十五日,設無遮大會於河南滑臺大雲寺,與山東崇遠論戰。指斥神秀一門「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欲確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統傳承與宗旨。並於天寶四年(745)著「顯宗記」(師已屆七十八歲高齡),定南北頓漸兩門,即以南能為頓宗,北秀為漸教,「南頓北漸」之名由是而起,於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
天寶十二年,北宗門下信仰普寂禪師的御史盧奕,誣奏神會聚徒企圖不利朝廷。師因此而奉敕黜離洛陽荷澤寺,遷住弋陽(江西)、武當(湖北)等地。翌年轉住襄陽,再轉住荊州開元寺般若院,這些都是北宗的人對神會的報復。神會雖過著貶逐的生活,兩年之間轉徙四處,但他的聲望並未下降。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起,兩京板蕩;郭子儀帶兵征討,因為軍餉缺乏,採用右僕射裴冕的臨時建議,通令全國郡府各置戒壇度僧,收取一定的稅錢(香水錢)以助軍需。這時神會尚謫居荊州,誣奏他的盧奕已被賊所殺,群議請他出來主持設壇度僧,於是他才回到洛陽。至德元年(756)神會已經八十九歲,當時洛陽寺宇已被戰火摧毀,他即臨時創立寺院,中間建築方壇,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支援軍費,對於代宗、郭子儀收復兩京起了相當的作用。亂平後,肅宗詔入宮內供養,並建造禪宇於荷澤寺中,詔請住之,故世稱荷澤大師。師在荷澤寺仍闡揚六祖之宗風。上元元年入寂,世壽九十三,敕諡「真宗大師」。
荷澤宗的基本理論,具見於神會所著的《顯宗記》和《傳燈錄》卷二十八所保存的《荷澤神會語錄》,以及敦煌出土的《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顯宗記》的思想內容,大體和《法寶壇經》的第四定慧品相同。「知之一字,眾妙之源」為荷澤宗之宗要。「知」即靈知,為達磨所傳空寂之心。迷於此知,故起我相(自我之心),妄計有「我、我所」,視客觀之外境為自己所有,常不能脫離自他、善惡等相對待之世界。若了悟空寂之知,愛惡之心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罪惡自然斷除,功行自然精進。
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記述荷澤宗的教義說︰「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空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由無始迷之,故妄執身心為我,起貪瞋等念;若得善友開示,頓悟空寂之知。......故雖備修萬行,唯以無念為宗。」因此神會的禪也稱為「無念禪」,謂「不作意即是無念」。又說︰「法無去來,前後際斷,故知無念為最上乘。」又,宗密大師將代表唐代禪之荷澤宗總合傳統之華嚴教學,而主張「教禪一致」。
神會的法派,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大約繼續了一五0年,到唐末就中斷了。但於貞元十二年(796),德宗曾敕皇太子邀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搜求傳法的正傍系統,於是敕立荷澤神會為第七祖,並御製七代祖師讚文(宗密《禪門師資承襲圖》),敕碑置神龍寺。這是在神會圓寂後三十五年的事情。五代以後,只有當時與神會同門的青原行思和南嶽懷讓兩支禪宗系統日行繁衍,當年曾大力為南宗爭取正統的神會法系就寂然無聞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