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青原行思之法系。鍾陵建昌(江西永修)人,俗姓王。少於石門出家,初參百丈懷海,歷二十餘年,未悟玄旨。懷海示寂後,參謁澧州藥山惟儼,並嗣其法,後住於潭州(湖南長沙)雲巖山大揚宗風,故又稱雲巖曇晟。武宗會昌元年(一說文宗太和三年)示寂,世壽六十。諡號「無住(一說無相)大師」。其法嗣有洞山良价、神山僧密、杏山鑑洪、幽谿等。雲巖禪師,藥山之嗣,洞山之師,實為曹洞宗一宗主腦人物。他在百丈會下參學二十餘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因答對藥山問百丈說什麼法,他敘述了幾則,敘述到百丈下堂句「是什麼」話時,藥山道「何不早恁麼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雲巖始於言下頓省。據此,可知雲巖在百丈處尚未透徹,經藥山提醒方乃瞥地。不在百丈處熏習般若,何有日後的雲巖;不經藥山一點,雲巖豈能識得百丈些許﹖又豈能了辦本分事及知有向上一著﹖百丈與藥山二皆是作家,可惜雲巖在百丈處錯過,且幸在藥山處得著。 晟師提出「寶鏡三昧」的法門。意謂人觀萬象,應該和面臨寶鏡一般。鏡裏的影子正是鏡外形貌的顯現,所謂「渠(影)正是汝(形)」,從而說明了「由事相上能顯出理體」的境界。以後洞山良价撰有《寶鏡三昧歌》、《功勳五位頌》,偏正回互等思想皆導源於此,實為曹洞宗密傳之的旨。 晟師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山曰:百丈說甚麼法?師曰:一日上堂大眾立定,以柱杖一時趁散;復召大眾,眾迴首;丈曰:是甚麼?山曰: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於言下頓悟,便禮拜。 藥山禪師問雲巖:作什麼?巖曰:擔屎。師曰:那箇呢?巖曰:在。師曰:汝來去為誰?曰:替他東西。師曰:何不教並行?曰:和尚莫謗他。師曰:不合恁麼道。曰:如何道?師曰:還曾擔麼? 洞山既到雲巖,問︰「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雲巖曰︰「無情說法,無情得聞。」山曰︰「和尚聞否?」雲巖曰︰「我若聞,汝即不得聞吾說法也。」曰︰「若恁麼即良价不聞和尚說法也。」雲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也。」 (《洞山良价禪師語錄》:師云︰無情說法,該何教典?雲巖云︰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師於此有省。)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发表评论
1 条评论:
屬青原行思之法系。鍾陵建昌(江西永修)人,俗姓王。少於石門出家,初參百丈懷海,歷二十餘年,未悟玄旨。懷海示寂後,參謁澧州藥山惟儼,並嗣其法,後住於潭州(湖南長沙)雲巖山大揚宗風,故又稱雲巖曇晟。武宗會昌元年(一說文宗太和三年)示寂,世壽六十。諡號「無住(一說無相)大師」。其法嗣有洞山良价、神山僧密、杏山鑑洪、幽谿等。雲巖禪師,藥山之嗣,洞山之師,實為曹洞宗一宗主腦人物。他在百丈會下參學二十餘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因答對藥山問百丈說什麼法,他敘述了幾則,敘述到百丈下堂句「是什麼」話時,藥山道「何不早恁麼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雲巖始於言下頓省。據此,可知雲巖在百丈處尚未透徹,經藥山提醒方乃瞥地。不在百丈處熏習般若,何有日後的雲巖;不經藥山一點,雲巖豈能識得百丈些許﹖又豈能了辦本分事及知有向上一著﹖百丈與藥山二皆是作家,可惜雲巖在百丈處錯過,且幸在藥山處得著。
晟師提出「寶鏡三昧」的法門。意謂人觀萬象,應該和面臨寶鏡一般。鏡裏的影子正是鏡外形貌的顯現,所謂「渠(影)正是汝(形)」,從而說明了「由事相上能顯出理體」的境界。以後洞山良价撰有《寶鏡三昧歌》、《功勳五位頌》,偏正回互等思想皆導源於此,實為曹洞宗密傳之的旨。
晟師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山曰:百丈說甚麼法?師曰:一日上堂大眾立定,以柱杖一時趁散;復召大眾,眾迴首;丈曰:是甚麼?山曰: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於言下頓悟,便禮拜。
藥山禪師問雲巖:作什麼?巖曰:擔屎。師曰:那箇呢?巖曰:在。師曰:汝來去為誰?曰:替他東西。師曰:何不教並行?曰:和尚莫謗他。師曰:不合恁麼道。曰:如何道?師曰:還曾擔麼?
洞山既到雲巖,問︰「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雲巖曰︰「無情說法,無情得聞。」山曰︰「和尚聞否?」雲巖曰︰「我若聞,汝即不得聞吾說法也。」曰︰「若恁麼即良价不聞和尚說法也。」雲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也。」
(《洞山良价禪師語錄》:師云︰無情說法,該何教典?雲巖云︰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師於此有省。)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发表评论